所在位置:首页 > 世相评说

扶贫资金 岂容跑冒滴漏


近日,四川省审计厅发布的工作报告显示,该省部分扶贫资金未及时有效使用——由于项目实施进展缓慢、完工项目未及时验收报账等原因,16个县4.23亿元资金闲置超过2年;部分专项资金被骗取套取或违规使用——少数单位以虚报搬迁户数人数、虚开发票、重复申报项目等方式,骗取套取专项资金2416万元。此外,个别人员严重违纪违法,向群众收取所谓“辛苦费”“资料费”等。

在全国各地脱贫攻坚深入推进的当下,扶贫资金的管理使用问题更值得注意。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上明确要求,资金保障要实,做到投入实、资金实、到位实,精打细算,用活用好,用在关键,用出效益。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不仅要看出了多少钱、派了多少人、给了多少支持,更要看脱贫的实际成效。这其中,确保扶贫资金用好用实用在刀刃上,确实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从四川的审计报告来看,扶贫资金遭遇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一是不作为,项目实施进展缓慢,数亿扶贫资金未及时按要求盘活使用,成为闲置超过2年的“沉睡资金”。二是使用不合规、监管不到位。部分单位向不符合条件的对象发放各类补助资金,一些部门和部分乡镇将专项资金出借或挪作他用,而不少扶贫项目未按规定进行招投标、比选,未通过政府采购、“一事一议”等民主议事方式采购,存在审核把关不严、执行效果不好等问题,客观上为一些人骗取套取资金提供了不良土壤。

一地出问题,各地受警示。四川扶贫资金在管理使用上暴露的问题,其实相当具有代表性,值得有关地区揽镜自照、主动整改。如果说审计是发现问题的透视镜,那么接下来应该举起问责的利剑,对违纪违法问题进行严肃处理,对有关责任人进行严肃问责,起到问责一个、警醒一片的震慑作用。目前,四川审计机关已向相关部门移送违纪违法问题线索51件,涉及金额3506万元。

当然,事后问责只是治标,更应反思问题、查漏补缺,不断完善制度、切实加强监督,使之走上常态化、规范化的轨道。从一开始就确保扶贫资金健康运行、规范使用,坚决堵住跑冒滴漏的缝隙、遏制违规使用的冲动,才能让扶贫资金成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支撑,为广大贫困地区群众带去希望和幸福。(鲁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