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世相评说

打断违规发放 津补贴的“七寸”

近日,湖南省郴州市纪委通报了三家单位虚列支出套取资金违规发放津补贴案例,三家单位有的甚至违规发放津补贴高达数百万元,相关负责人因负有直接责任和主要领导责任而被查处。违规发放津补贴问题为何屡禁不止?这其中既有个别领导干部纪律规矩意识淡薄之因,也有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之责。

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当前,一些领导干部仍认为违规发放津补贴的行为相对隐蔽,不易被抓住“把柄”,便开始打“擦边球”、玩障眼法,自认为是“安全”的“战术”。若对此纵容不管,最终损害的必然是群众的利益和政府的公信力。

世间事,做于细,成于严。纵观党的十八大以来,整治违规发放津补贴的规定不可谓不细、纪律不可谓不严,但为何屡禁不止?关键就在于个别地方在落实执行上失之于宽、失之于软。一些领导干部秉承“法不责众”的潜规则,认为违规发放津补贴,部门人员利益均沾,最终只不过是不痛不痒的惩处,因此满不在乎。“明火”不灭,这些不正之风自然就会像割韭菜一样,割了一茬长一茬,风头一过,又“死灰复燃”。

与其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俗话说,打蛇要打七寸。什么是违规发放津补贴的“七寸”?从以往通报的违规发放津补贴问题中不难发现,领导干部是其中的“关键因素”。因此,整治违规发放津补贴问题,一方面要管住资金源头,强化对单位体外循环“账外账”的监管;另一方面,就要通过建章立制等措施,管住领导干部的“权力任性”。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对那些盘根错节的复杂问题、年代久远的遗留问题、长期形成的惯性问题,要以燕子垒窝的恒劲、蚂蚁啃骨的韧劲、老牛爬坡的拼劲,坚持不懈,攻坚克难,善作善成。”治理违规发放津补贴等顽症痼疾不可能一蹴而就,只要我们拿出治理决心,敢于动真碰硬,久久为功、驰而不息,必能铲除违规发放津补贴的不良土壤。(林亦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