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世相评说

谨防婚俗陋习成返贫诱因

 

自古有“西海固苦瘠甲天下”之称的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县,是一个贫困农业县,在政府各项惠农政策和扶贫精准的“灌溉”下,基本解决了原来农村普遍存在的因病、因学致贫问题,群众正走在通往幸福的“康庄大道”上。然而,“一人结婚,全家负债”、“辛辛苦苦几十年,一婚回到贫困线”的情况却让人堪忧。名目繁多的婚姻彩礼,数额巨大,“专业说媒队”也来分“蛋糕”,高额彩礼的增长幅度远远大于政府的扶贫力度,更远远高于农民收入增长幅度。如此,不仅让很多家庭花光所有积蓄,债台高筑,使原本拮据的家庭雪上加霜,更导致正常的生产资金无着落,严重影响当前农村经济发展,让脱贫“遥遥无期”。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彩礼,是中国旧时婚礼程序之一,是见证美好婚姻的民俗。但是一旦贴上“价格”的标签,让爱情商品化,自然就多了几分铜臭味。更为严重的是,高额彩礼让部分年轻人借婚事“挤榨”父母,不劳而获、贪图享受,攀比成风、奢侈浪费,让民俗变了味。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农村是建成小康社会的难点和重点,农民整体生活水平有待提高。“举债成婚”“因婚返贫”这些不良风气不仅让广大干部群众不堪重负、苦不堪言,不利于乡村文明建设,更成为新型贫困的重要诱因,与崇尚节俭文明的社会新风背道而驰。因此,必须大力倡导移风易俗,坚决破除这一陋习。

令人高兴的是,沉重的彩礼负担已引起西吉县政府的重视。西吉县法院“在全县干部职工、群众和青年中倡议抵制高额彩礼,节俭办婚事”的提议已得到县委、人大和政府支持。西吉县七部门联合发文抵制高额彩礼,反对大操大办婚事,倡导文明婚俗。

风成于上,俗形于下。“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党员干部要发挥表率作用,从自身做起,带头移风易俗,带头抵制歪风,严格执行有关规定,主动改变观念、自觉树立婚恋新风,树立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倡导和引领民风向善向好发展。

补齐乡风文明短板,政府部门要勇于承担责任。强化引导,广泛宣传,引导村民树立正确的婚姻观,明白高价彩礼的弊端,不被经济利益冲昏头脑,摒弃陋习,自觉规避高价彩礼,斩断“钱来钱往”的婚俗歪风恶性循环链条;教育人们勤俭持家、勤俭办事,让移风易俗、厉行节俭的意识厚植人心,从根本上移除人们心中的不良观念,让新农村不再“因婚返贫”。(郑端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