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世相评说

与教书育人渐行渐远的“家长贡献奖”


“学校明明是教书育人的地方,可是却整天比家长作贡献,无论是家长帮助班级打扫卫生,还是给班级赞助文具,甚至就连响应老师的号召在学校的微信公众号上留言,孩子都会得到老师颁发的奖状,感觉老师的心思跑偏了。”11月18日,身为小学生家长的沈阳网友“小燕子”向记者爆料了她遭遇的事情。(《沈阳晚报》11月20日)

“家长贡献奖”,顾名思义,就是针对家长对班级和学校做出贡献的一种奖励。不过,在班里当众对做出贡献大的家长的孩子进行表彰,就可能会引起攀比心理。其他的学生和家长,就可能会为了得到表彰,而去被动地选择“赞助”。“家长贡献奖”貌似是一张简单的奖状,但背后却是教育宗旨的跑偏。

任何一所学校、任何一个班级,都是一个小小的社会。无论是什么样的社会,都需要确保起码的公平和正义,金钱、权势、官级都应该被规避在外,与学习、劳动、体育无关的事更应该排除在外。教育,就是要完成传道、授业、解惑三个基本的职能。尤其是“传道”,也就是教孩子们正确的三观,则尤为重要。

任何一项奖励,都会有明确的指向。学校里出现的这种“贡献奖”,会存在这样的引导——给班级作了贡献的家长,其学生就会得奖;而没有给班级作贡献,就只能成为吃瓜群众。自然,这会刺激更多的学生想拿这样的奖,继而通过家长的“努力”去拿奖。这种错误的引导,已经让教育的本质慢慢偏离了。更坏的影响在于,“贡献大者”与“贡献小者”,很可能会在老师那里被分成不同的类别。有的学生会遭受老师的歧视和白眼,有的学生则会因为家长贡献大而受到特殊的关照。

学校也好,班级也罢,不是慈善机构,不是基金会,没有必要对班里的学生进行救济,也不需要接受家长赞助文具之类的东西。打扫卫生倒还无所谓,但是接受家长赞助文具以及其他物品,就可能有索贿之嫌。当越来越多的家长以“赞助”的形式为班级做出贡献,并且彼此之间还存在“你追我赶”态势,班主任颁发“贡献奖”之举就必然有索贿之虞。

班级奖项的设立,还是要在传统评价框架内也就是德、智、体三个方面进行评判,要以评价学生为中心,而不是评价家长,更不应该牵扯经济方面的利益。因此,还是希望各地教育部门及相关学校及早查处并制止这样的行为,让校园环境更加的单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