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惠民值得点赞
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在陕西隆重开幕,低票价成为本届艺术节的一大亮点,据悉100元以下的票价占到总票数的65%,最低票价仅20元,同时还将举办丰富多彩的群星奖作品惠民展演,让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十一艺节”票价虽低,但节目精彩纷呈,包括57台进入第十五届“文华奖”终评剧目,涵盖了京昆、地方戏、话剧、儿童剧、歌剧、舞剧、音乐剧、杂技剧等多种艺术形式;另外还有舞蹈、音乐、戏剧和曲艺四个门类的84部入围第十七届群星奖评选活动决赛的作品等,可见低票价所衬托出的是高雅、精彩、优秀的艺术节目。高水平艺术走低端票价之路,充分体现了文化惠民,公益至上,展现了中国艺术节“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之风采。“十一艺节”是楷模、是旗帜、是一面镜子,引领着高雅艺术、低端票价的新风,值得各艺术与演出团体借鉴与学习。
近些年来,高雅艺术门票价高成为普遍现象,群众去剧院看一场高水平演出,动辄就是几百元,不仅歌剧、话剧、明星演唱会门票高得吓人,连大众最常见、最普通的娱乐方式看电影有时也高得离谱。
门票高的一个“常见”说法是,高雅艺术是给高文化层次或有钱人看的,群众缺乏对高雅艺术的领悟与欣赏,所以定价要高。另外剧场租赁费不断涨价也助推门票“水涨船高”。需看到,如今高雅艺术已不再是少数高端群体的“专利”,随着社会精神文明的进步及百姓文化水平的提高,群众对高雅艺术的渴求越来越强烈,他们既喜欢下里巴人艺术,也需要阳春白雪文化,如果高雅艺术因票价高长期与群众隔绝,显然不利于国家与民族高质量文化艺术水平的提高与普及。
无论歌剧、话剧、曲艺还是电影等,都属精神文化产品,是人民群众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高价门票带来的负面效应是助推文化产品价高和寡,影响高雅艺术和影视文化的传播。如今在有些城市豪华影院里常见空位现象,观众稀少,大量座位空着。看电影“和寡”,不是老百姓不想看,而是许多低收入群众看不起高价电影,票价贵将他们挡在了电影院大门之外,群众对此多有抱怨与诟病。
实现两个一百年的“中国梦”,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是并驾齐驱的两只轮子;是缺一不可的两个抓手,文化产品是提高精神文明水平和国民素质的重要载体,因此需要大幅降低人民群众购买精神文化产品的成本。一项民意调查显示,群众能接受的高雅艺术票价不超过100元,电影票不超过30元。文化惠民的重要措施是降低演出票价,“十一艺节”带了好头,值得点赞,期待成常态,希望各演出团体多一些社会责任,走合理门票路径,让文化艺术产品物美更廉价。(尹卫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