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读史随笔

见贤而思齐

  《论语·里仁》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向好的看齐,向优秀的学习,是中华文化大力倡导的,孔子曾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弟子规》里也写道:见人善,即思齐。

我们的人民一直是崇敬贤者的,大家应了解西湖边山的岳飞墓,一幅对联岂不正是人民心声的写照吗?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同为当世名人:岳飞和秦桧,一个抗敌有功、收复国土,人民把他高高地举过头顶;一个诛杀忠臣、卖主求荣,人民把他摔得粉碎。

为什么要向贤者、好的看齐呢?因为他们比我们优秀,向他们学习,我们的个人才能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我们的品味;我们的民族才能有源源不断的活力和奋斗不止的精神。贤者是榜样,更是动力。好多官员出事后痛哭流泣,后悔这个,后悔那个,关键是当初没有形成向贤者看齐的意识。要知道,一个官员无论他的职务多高,如果不能做到“见贤思齐”,那么他的官格、人格、品格就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清官、好官与贪官污吏不是生下来就有的,是长期修养的结果。“跟好人学好人,跟马虎学咬人。”“见贤思齐”是官员修养的必修课。

有的人可能会问,贤者在哪呢?其实,各行各业都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航天英雄、奥运冠军、大科学家、劳动模范、青年志愿者,哪一个不是佼佼者,他们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艰苦努力为社会作出贡献,他们就是当代社会的大贤。还有我们身边的好人,如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的,他们也许就是我们的左邻右舍,也许就是我们的亲朋好友。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尽职尽责、鞠躬尽瘁,他们的身上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这样的人,就是我们的榜样,是我们学习的贤者。

但近年来,一些人不是“见贤思齐”,而是“见贪思齐”、“见奢思齐”、“见色思齐”、“见乐思齐”、“见高思齐”、“见恶思齐”。他们“思齐”的是谁的坐骑更气派,谁的别墅更豪华……他们把这一切看作是身份的象征和标志。这样的“思齐”,长期思下去,后果不堪设想。

古人很注重向贤者学习看齐的,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可见曾子向贤人学习是很用功的,生怕哪一方面达不到贤人的标准,每天都要反诸自己。范仲淹一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心声,让天下代代有识之士为之奋斗、为之牺牲。战争年代,指挥官一句:同志们,跟我上!让多少士兵“慷慨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这就是榜样的力量,这就是看齐的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兰考考察时,要求各级官员:“我们要看焦裕禄是怎么做的,对照自己,见贤思齐。我们要深入思考一个问题:焦裕禄在兰考工作时间并不长,但给我们留下这么多精神财富,我们应该给后人留下什么样的精神财富?”雁过留声、人过留名。每一位有为者是不是都要思考一下如何像焦裕禄那样,给后人留下怎样的物质和精神财富。而要做到像焦裕禄那样,我们是不是要有“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的精神,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是不是要努力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清清白白为官。

历史上有个故事,叫做“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讲的就是上行下效的道理。“君子之德风,人小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如果各级官员都向清官廉吏学习,向先贤、伟大人物学习,百姓再向各级官员学习,我们的民风、社风何愁不好呢?我们的事业一定会蒸蒸日上,我们的社会一定会兴旺发达,我们的祖国一定会繁荣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