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世相评说

承诺要多些可行之举

笔者近日到某单位调研,发现一些党员的承诺书文字很华丽,内容却显空洞;表态大而化之,具体措施不实;千篇一律的多,有个性、有针对性的意见少。针对存在的问题,这些单位党委(党组)将承诺书退还本人,要求认真修改,用心写好承诺书,做到立诺有痕、有诺必行。

儿时唱过一首歌,其中有这样几句歌词:“大河流水波连波,滩头芦苇棵连棵,竹篙点水知深浅,知心的话儿对党说。”写承诺书,就是向党交心,向组织承诺,必须讲真话、讲实话、讲心里话。态度要很端正,体现对党和人民的忠诚之心;准备要很充分,切实在照好“镜子”、找准问题的基础上,形成思想成果和整改思路;措施要很实在,体现个性、突出针对性,切忌大而化之,统而笼之。有道是“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落实到文字上,要力求少一些“亮词”,多一些实话;少一些抽象,多一些具象;少一些空洞表态,多一些可行之举。一份好的承诺书,党组织能从中看到思想升华的轨迹,群众拿到它能找到这个人,自己能真正听到灵魂深处的召唤,激发前进的动力。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也是承诺践诺的亮点和关键。对党和人民承诺什么?不是空洞的表态,而是诚心诚意地查找问题、剖析根源,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承诺践诺的“诚心”,一要善用“望远镜”视大局、明方向,善用“显微镜”看细节、管小节,善用“穿衣镜”观容颜、正形象,善用“反光镜”察诤言、纳监督,真正把自己的问题看清找准;二要敢于向自己说不、敢于拿自己开刀,努力做到揭短不怕痛、亮短不怕丑、治短不怕难。如此,承诺践诺就有了目标、有了准头,才能把整改工作切实做好,真正取信于组织和群众。

《老子》有云:“轻诺必寡信。”党员干部讲诚信,就是对组织和群众的承诺一定要兑现,说了就要做,做就要做好,这是对党的事业和党的威信的负责,也是对自己良心的交待。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是,有的对组织和群众承诺言之凿凿,表态慷慨激昂,然而时间一长就会有所淡忘,甚至连作出了什么承诺都说不清。如此状况,怎能取信于民?

古人曰:“惟诚可以破天下之伪,惟实可以破天下之虚。”党员干部为群众办事,既要重承诺,更要重践诺;既要重表态,更要重表率;既要有热情,更要有恒心。惟如此,才能把好事办好,把实事办实,在群众面前树立起言行一致、说话算数的良好形象,为党赢得更多的口碑。(乐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