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世相评说

村务公开不能只是嘴上说说

笔者近日返乡时了解到,因地方修建高速公路需取土垫路基,为推进工程进度,村组干部擅自将耕地的取土权卖给建筑队。由于信息许久未公开,究竟多少土地被卖,卖了多少钱,钱到哪里去了,村民全然不知,村组干部因此成为众矢之的。

这样的情况,在基层绝非个例。虽然村务公开制度和村级财务管理制度较为完善,但有些地区却执行不力。有的村信息公开方式单一,公开栏成为村民获取村务信息的唯一渠道,更糟心的是,个别村委将公开栏深锁村委大院,公开的信息也不全;有的村村务信息更新慢、更新不及时,导致村民对信息的获取严重滞后;有的村在村集体财产的处置、财务的收支等状况的公开上推三阻四,公开时也是遮遮掩掩。

如此做派,不外乎几种心理:有的是村干部私心作祟,妄图损公肥私,当然不敢公开;有的是村干部存在特权思想,怕受监督,不愿公开。另外,在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和使用权改革推进的状况下,村党支部面临的民生问题越发复杂,对村干部能力的考验也更严峻。有些村干部本领不足,决策怕出笑话,干脆一隐了之。

村务公开非小事,不能只是嘴上说说。不公开或公开不及时,都会造成群众监督缺失,为各类腐败提供可乘之机。同时,村务不透明,会降低村民对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信任度,破坏干群关系,更阻碍村集体的发展。

实践证明,群众关心的热点事项随时公开,村组的决策公开透明,村组的工作就更容易赢得村民的认可;保障村民享受知情权,就能够更多地调动村民参与基层民主管理的积极性,增强村民的“获得感”。老话说得好,上下同欲者胜。干部、群众认识统一,心劲儿拧到一起,乡村才能长治久安。(樵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