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登瀛文苑

领导干部的定力

加强自律关键是在私底下、无人时、细微处能否做到慎独慎微,始终心存敬畏、手握戒尺,增强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始终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

这或许可以视为领导干部的“戒定慧”。“戒”表现在戒己、戒他。戒己就是自律,要做到慎独慎微,心存敬畏,正心诚意。戒他指手握戒尺,依法用好手中的权力。“定”表现在,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依戒生定,因定发慧,领导干部的“慧”表现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做到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戒”是根本,要以“戒”为师。

领导干部如何做到戒己。要经常对照党章检查自己的言行,加强党性修养,陶冶道德情操,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要带头执行廉洁自律准则,自觉同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作斗争,注重家庭、家教、家风,教育管理好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周易·坤·文言》)家教、家风、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孟子》)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良好家风的共同特点是,崇德向善,明理知耻,讲求礼义。家风建设最终要落实到个人修养上。“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大学》)只有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才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无论今古,将“严以修身”放在首位,说明做官先做人,做人先修身。

古语云,“举头三尺有神明,不畏人知畏己知”。我们要有敬畏之心,敬畏手中的权力,做到公正用权、谨慎用权、依法用权。孔子在《论语》中讲了君子的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领导干部如何做到戒他,如果戒己做到了,那么戒他就会水到渠成。因为戒他是戒己的延续,戒己是戒他的基础与保障。心正,则天下、国家、官吏、百姓无不得正。

人有定力必然心地清净,不为外界名利所迷惑,心存正念,践行正确的义利观。义,反映的是我们的一个理念,共产党人、社会主义国家的理念。利,就是要恪守互利共赢原则,不搞我赢你输,要实现双赢。中华民族历来主张“君子义以为质”,“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这是中华民族历来倡导的民族气节,也是为人的根本原则。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新时期,领导干部面临的急难险重任务多,诱惑也多,如何能处顺境不骄,处逆境不怨,首先要问问自己心中的“道义之锚”在哪里。“道义之锚”就是定力。

领导干部如何做到“慧”。以慧修身,以慧律己,以慧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慧齐家治国平天下。孔子云,“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这里没有功夫、没有定力、没有智慧,恐怕不行。从心所欲不逾矩就是智慧的体现。领导干部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做到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就要用中国共产党近百年来用鲜血和生命凝聚的智慧。十八届六中全会提出,我们党来自人民,失去人民拥护和支持,党就会失去根基。必须把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作为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根本要求,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当好人民公仆。(张利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