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四项内容 开启巡视新征程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以下简称《党内监督条例》),标志着党的建设新实践的开启,也为深化政治巡视提供了重要遵循和行为导向。其中,《党内监督条例》以制度性规范的形式,在党内法规层面第一次提出在党委一届任期内实现巡视全覆盖,第一次提出中央和国家机关部门党组(党委)巡视工作,第一次提出开展市县巡察工作。对此,新形势下的巡视工作,应继续以发现问题、形成震慑为目标,推进巡视全覆盖向纵深发展。
明确巡视定位,深化政治巡视
【《党内监督条例》第五条规定:党内监督的任务是确保党章党规党纪在全党有效执行,维护党的团结统一,重点解决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全面从严治党不力,党的观念淡漠、组织涣散、纪律松弛,管党治党宽松软问题,保证党的组织充分履行职能、发挥核心作用,保证全体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保证党的领导干部忠诚干净担当。党内监督的任务,决定了巡视的政治性,是政治巡视不是业务巡视。】
明确政治巡视的重要任务。保证全党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党中央决策部署看齐,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为实现党的历史使命提供坚强保障。
明确政治巡视的重点对象。党内监督的重点对象,即党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巡视工作要重点关注党组(党委)和党员领导干部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言论、政治行为,看是不是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是不是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不是严格做到党章规定的“四个服从”,坚决维护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始终做到坚守政治信仰、站稳政治立场、把准政治方向。
明确政治巡视的主要内容。党内监督的主要内容,包括遵守党章党规,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坚持民主集中制,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执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规定,廉洁自律秉公用权,完成党中央和上级党组织部署的任务等八个方面。政治巡视也是政治体检,必须体现政治标准,深入了解党组(党委)领导作用是强还是弱,包括政治意识强不强、政治定位准不准、政治警觉性高不高;深入了解加强党的建设是实还是虚,包括党内政治生活开展情况、机关党建工作情况、选人用人情况;深入了解全面从严治党是严还是宽,包括“两个责任”落实情况、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执行情况、廉洁风险情况。
维护巡视权威,保持利剑高悬
【《党内监督条例》第三条规定:党内监督没有禁区、没有例外;第七条规定:党内监督必须把纪律挺在前面;第十九条规定:巡视是党内监督的重要方式;第四十一条:党组织对监督中发现的问题应当做到条条要整改、件件有着落。巡视工作就是自上而下的党内监督,党内监督的严肃性赋予了巡视监督权威性。】
巡视的严肃性源于自上而下的监督。巡视监督是上级党组织对下级党组织的监督。必须加强对党组织主要负责人和关键岗位领导干部的监督,重点监督其政治立场、加强党的建设、从严治党,执行党的决议,公道正派选人用人,责任担当、廉洁自律,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等方面的情况。
巡视的严肃性在于把纪律挺在前面。纪律严明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政治纪律是党最根本、最重要的纪律,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是遵守党的全部纪律的基础。巡视监督必须把纪律挺在前面,通过发现问题和问题线索的移送办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处理违纪问题和违纪人员,提高监督实效。
巡视的严肃性鉴于整改问题的刚性要求。巡视监督必须抓住问题整改这个重要环节,增强被巡视单位问题整改的责任性、时间性、严肃性和实效性,推动存在问题的有效解决。对于在巡视中发现的问题,相关党组织应当做到条条要整改、件件有着落,整改结果及时报告上级党组织,必要时可以向下级党组织和党员通报,并向社会公开。对于上级党组织交办以及巡视等移交的违纪问题线索,应当及时处理,并在3个月内反馈办理情况。
构建巡视网络,完善监督格局
【《党内监督条例》第十九条规定: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应当加强对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中央有关部委,中央国家机关部门党组(党委)巡视工作的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应当推动党的市(地、州、盟)和县(市、区、旗)委员会建立巡察制度,使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应从制度上构筑起自上而下、全国一盘棋的巡视监督网络,打通巡视监督“最后一公里”。】
完善巡视监督格局要不断深化。要继续推动巡视“全覆盖”,确保标准不变、尺度不松,力度不减、质量不降。适时开展巡视“回头看”,始终把发现问题作为主要任务,做到进度服从质量、形式服从效果,巩固巡视成果。
完善巡视监督格局要上下联动。要增强协作意识,上级党委的巡视工作要与系统党组织的巡视,与市、县级的巡察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在工作部署、工作对象、工作层级、工作力度等方面,统筹运作,发挥优势互补、监督互动、成果互用的整体性作用。
完善巡视监督格局要着力延伸。省级巡视工作领导小组要运用巡视工作的实践经验,指导和推动市、县巡察有效开展,提高巡察政治性、严肃性、有效性和威慑力,层层传导压力,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深入开展,解决基层群众反映强烈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侵害群众利益的“四风”和腐败问题。
落实工作责任,确保巡视质量
【《党内监督条例》第十九条规定:巡视党的组织和党的领导干部尊崇党章、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情况,履行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执行党的纪律、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以及选人用人情况。要在实践中不断规范巡视工作,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正确履行巡视监督职责。】
要增强巡视实效性。不断深化政治巡视,就是要聚焦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和全面从严治党三个方面,紧扣“六项纪律”,突出重点人、重点事、重点问题,抓住党的十八大后不收敛、不收手,问题线索反映集中、群众反映强烈,现在重要岗位可能还要提拔使用的党员领导干部,提高发现问题的精准度和推进解决问题的实效性。
要落实巡视主体责任。“对重大问题应该发现而没有发现就是失职,发现问题没有客观汇报就是渎职”。《巡视工作条例》规定,开展巡视工作的党组织承担巡视工作的主体责任。巡视组实行组长负责制。对此,巡视组要着力发现问题,如实报告巡视情况和问题,保守巡视工作秘密,严守巡视工作纪律,推进巡视成果的有效运用。
要落实党内监督责任。政治巡视必须咬住“责任”不放松,了解被巡视单位“两个责任”的落实情况。严格对照党章规定,结合《党内监督条例》《纪律处分条例》《问责条例》等党内法规要求,重点了解党组(党委)是否全面履行党章赋予的职责、切实维护党的纪律和规矩,是否坚持抓早抓小、动辄则咎;是否严格执行各项监督制度,既加强对本机关本单位的内部监督,又强化对本系统的日常监督;是否存在好人主义、不负责、不担当等问题。同时,将纪委(纪检组)监督责任的履行情况纳入视野,了解其是否真正起到“探头”作用、积极实践“四种形态”、严格监督执纪问责,是否存在能发现的问题没有发现、发现问题不报告不处置、不整改不问责等情况。
要落实巡视整改责任。巡视成果的运用,既要重视问题线索的移交办理,又要重视被巡视单位的整改工作落实。巡视反馈时,要督促被巡视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切实承担主体责任,坚持以下看上,坚决把自己摆进去,深刻剖析查根源,防止把层层传导压力变成层层推卸责任。对隐瞒不报或者提供虚假情况、不按照要求向巡视组提供相关文件材料、阻挠巡视工作或者不按照要求整改的,要严肃问责,确保整改工作落到实处。
(作者高国跃单位:福建省委第五巡视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