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百家诤言

不打招呼也要办好事


前不久,笔者朋友到镇上办理宅基地建房审批手续,工作人员说等下批再来。朋友听说每个批次之间间隔有半年多,很着急。想起一位镇领导是自己的老同学,便取得联系,说明事由。经老同学“打招呼”,立马领到审批表。没多久,审批事项就办完了。

原本按正常程序就能办理的事,却偏偏遭遇服务“软钉子”,急事缓办、缓事拖办,一旦有熟人“融通”,事情就迎刃而解。这种情况在基层并不鲜见。有群众总结找熟人办事的好处:可收到热情服务,免遭白眼刁难,免受“冷硬推”;可一次掌握办事流程,少往来奔波之苦,省心省力;可大大提高效率,马上有答复、得结果。

但办事需找熟人、打招呼,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这既有失公平公正,让没有熟人的群众诉求得不到及时回应;也可能突破规则边界,通过熟人关系,把不该盖的章盖了,不该办的事办了;更可能演变为脉脉温情掩盖下滋生腐败的“温床”。

办事找熟人实属无奈之举,反映出的是一些地方“重关系、轻规则”意识盛行,少数单位、部门工作工作效率和作风建设存在缺陷和不足,工作随意性大,透明度不高,个别工作人员群众感情淡漠、服务宗旨意识不强等问题。

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为人民办事是理所当然。不管有没有人打招呼,都应该按照规则,及时把事办好、办妥。要弱化甚至消除没有熟人不好办事的现象,除工作人员自身应端正思想,树立正确权力观,树牢为民情怀,克服“庸懒散拖症”外,还应从制度着手,增强效率导向,简化办事流程,细化服务程序,推行阳光办事,健全上级明察暗访、群众评议等制度,扎实抓好制度执行。诚如此,方能以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赢得群众赞许、收获群众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