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百家诤言

对待工作也要有“工匠精神”

《说文》里记载:“匠,木工也。”今天作为文字的“匠”,早已从木工的本义演变为心思巧妙、技术精湛、创造奇迹的代名词。“工匠精神”不只是工人的从业精神,它的内涵更为丰富,更准确反映着一种新的“通识”和执著的精神。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对待工作也要有‘工匠精神’,善于在精细中出彩”。

“大国工匠”的成功,源于对事业的忠诚和执著坚守。对党员干部来说,则必须跳出把工作看作“稻粱谋”的局限,开拓为国家和人民建功立业的大视野,这样才能让正气充盈周身,让激情相伴相随,在为民服务中收获幸福感。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廖俊波,经常每天只能休息4至5个小时,但他却总是精神抖擞地说:“我不累,工作是快乐的!”对党员干部而言,无私为民、无私担当,是信仰的选择,是忠诚的体现,落实到行动上,就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答卷。念兹在兹,就不会叫苦喊累,就不会偷奸耍滑,更不会斤斤计较个人得失。

“大国工匠”的特点,就是具有高超的技艺、精湛的技术,对每一个零部件都精雕细琢,对每一道工序都精心打磨,孜孜于把活干到极致。面对繁重艰巨的任务,党员干部要耐得住寂寞,稳得住心神,在一琢一磨中砥砺意志,培养耐心;在一砖一瓦中积累经验,提高能力,做到不管在什么岗位、做任何工作,都要树立更高的标杆追求。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挥棒,摈弃“甘居中游”的心态,摈弃急功近利的思想,勇于争先进、创一流,把工作做精、做细、做出境界。

“大国工匠”的秘笈,就是永不自满、永不停歇,凭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不停地思考探索,不断改进革新工艺,打造出一件件更好的产品。《匠人精神》一书曾写“守破离”:跟着师傅修业谓之“守”,在传承中加入自己的想法谓之“破”,开创自己新境界谓之“离”。创新精神是事业成功的秘笈,是工匠文化的灵魂。无论干什么工作、从事什么职业,都必须富有创见,善于将新技术、新元素、新材料、新观点为我所用,展示锐意创新的个性。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党员干部更应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始终以刀刃向内、自我革命的勇气革故鼎新,不为条条框框所缚,不为陈规陋习所绊,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勇于用新思路、新举措、新办法攻坚克难,确保各项改革任务落地生根,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向贤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