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百家诤言

把政绩体现在人民幸福里

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真实的政声源于笃定为公、一心为民、身体力行、扎实工作,而不是玩套路、搞假把式。廖俊波,那个人民“樵夫”已经不能再砍柴了,但没有人相信“他真的走了”。他用行动诠释了共产党人的优秀政治品质,标注了共产党人的精神坐标。他像一盏明灯,点亮了闽北乡亲奔小康的征程。

干部干得怎么样,分量有多重,不是靠自己说出来的,而是在老百姓心里掂量出来的。不得不说,当前有的党员领导干部脱离群众,高高在上,“对上负责,对下吆喝”,眼里只有领导没有群众;有的不愿不会不屑与群众打交道,听不到真声音、摸不到实情、找不到好办法;有的干部调研只为凑热闹应景、“摆拍”走过场。如此“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式的形式主义不仅访不到真情,问不到真相,解决不了真困难,更会严重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寒了民心。

“纸上谈兵,不如下马服务。”只有行动才能开辟未来的路,只有心系人民、敢于担当才是共产党人立身之基、立功之道。廖俊波深入村寨,想方设法帮助石圳村清理垃圾,完善基础设施,搞生态旅游,让村庄发生脱胎换骨的变化,村里老人们都感觉“像是掉进了蜜罐里”;他冒着大雨,察看被泥石流掩埋的信访户旧厂房,帮助拿到新拍土地的使用证,给信访户带来“亲人般的温暖”;在东涧村,说起廖书记两个月里为村里解决净化水的事,村民们至今难忘。一句“赚钱的事你们来干,不赚钱的事让我们来干”,更让人看到一名优秀共产党员时刻把群众装在心里,处处为群众着想,时刻把责任扛在肩,百炼成钢的忠诚和担当。

曾有国外知名人士感叹:“共产党之所以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其成员对它的事业抱有无私的献身精神。”奉献是共产党人最亮丽的“名片”,为民服务永远是共产党人最响亮的政治宣言。党员干部要向廖俊波学习,主动去除思想上的“官气”,放下架子,身入基层、心入基层,和群众“同坐一条板凳”,视群众为亲人,与群众交朋友,同群众面对面,对群众“掏心窝”,真诚地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时刻把群众当镜子,照照自己言行不足,照出群众疾苦,多些换位思考,为群众排忧解难,真正同人民群众干在一起、苦在一起、累在一起,以民为天、以民为重,做群众的贴心人。

莎士比亚说:“无瑕的名誉是世间最纯粹的珍珠。”岁月洗尽铅华,洗不去人们深藏内心的记忆。人民“樵夫”廖俊波用忠诚干净担当和无私奉献的大爱铸就了不朽的时代丰碑,穿越岁月,辉映未来。见贤思齐,党员干部要细照廖俊波这面镜子,对标看齐,无私奉献,勇挑重担,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把政绩体现在人民的幸福里,把功德建于群众的口碑上,把铿锵誓言融入执政为民的行动中,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郑端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