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百家诤言

“俊波你好”折射民心所向

“俊波你好”是一副对联的横批。这里的俊波指的就是福建省南平市原市委常委、副市长,武夷新区党工委原书记廖俊波。

事情的缘由是这样的。在福建省政和县城关渡头洋居住的张承富老人家门口有一条河,附近住户一直筹划自建一条栈道以便出行,但因资金问题迟迟未能如愿。2015年5月,老人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找到了时任县委书记的廖俊波。面对这位70多岁老人提出的愿望,廖俊波当场召集有关部门负责人研究,并将修栈道列为民心工程。2016年6月,栈道修通了,老人写下了这副对联贴在家门口:“当官能为民着想,凝聚民心国家强”,横批是“俊波你好”。这副对联贴上后,再也没揭下。

可以肯定地讲,张承富老人贴这副对联是缘于感恩的自发行为。他从一位县委书记身上感受到党的温暖,发自内心地爱党敬党颂党。为了表达这一心情,他用朴实直接的方式抒发自己的心声。而这体现的正是我们常讲的民心。从表面看,廖俊波的行动仅仅赢得了张承富老人的拥戴,实际上,这副对联的宣传效果一定会从这位老人身上产生更广泛的溢出效应。还可以想象,老人与邻里亲朋拉家常时难免会提及此事,这种亲历人口口相传的传播效果远远胜过躺在纸上的道理。这一点,对群众尤甚。

试想一下,面对这位素不相识的老人之托,如果廖俊波以工作忙为由避而不见,或见了之后态度生硬,抑或“脸好看”而不办事,都会让这位老人失望甚至是伤心。那时,老人可能不会抱怨廖俊波本人,因为原本就不熟络,而会对当地党和政府感到失望。日后,如果老人的失望抱怨之情又向他人提及,这一负面效应可想而知。

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张承富老人的“俊波你好”折射民心所向。由此,我们想到,在1984年国庆35周年首都群众游行时,北京大学的学生在游行队伍中意外打出横幅——“小平您好”。此举不仅表达了人民群众对邓小平同志的敬意,更表达了对党中央的领导、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衷心拥护。

我们常说旗帜鲜明讲政治,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什么是政治?民心就是最大的政治,也是我们党执政最强大最根本的支撑。何谓民心?中央纪委七次全会指出:“人民的心声、心愿、心念就是民心。”

“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曾讲:“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忘记了人民,脱离了人民,我们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会一事无成。”如何得民心?民之所望,当是我们的行动所往;民心所指,当是我们的前行方向。这方面,廖俊波作出了很好的示范。

实际上,“俊波你好”,对廖俊波来讲,仅是他一以贯之为民服务、得到群众“问候”的一个剪影。所以,在他出殡的日子,“送别的人群将前后数十里的街道挤得水泄不通”“来自美国、菲律宾,香港、北京、福州等各国各地区的哀悼者络绎不绝”……

“廖书记心里有我们,我们心里咋能不装着他。”群众的这一感言,源于廖俊波生前对干部常讲并积极践行的一句话:“群众遇到困难来找我们的时候,一定要换位思考,想想如果我们站在他们的位置上该怎么办,这时候你就一定会尽心尽力帮他们去办事。”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如何凝民心、聚民力,廖俊波用行动为我们编写了一部鲜活教材。(王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