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百家诤言

治治基层的“心病”


“外人看来稳定不累、心中苦闷谁能体会、收入不高假装富贵、文凭很高天天开会、加班加点吃苦受累、号称白领自我陶醉、回到家里倒头就睡、一到月底囊中羞愧、外表光鲜心都操碎……”一首“致公务员”的打油诗打翻了基层公务员的五味瓶,读起来笑喷、品起来泪奔,让身患“心病”的基层干部很不是滋味。

心病一:闲忙岗位两极分化。基层岗位闲忙不一,闲的人“闲敲棋子落灯花”,忙的人“披蓑半夜耕,人牛力俱尽”。笔者有位朋友去年在北方某乡镇任职科技助理,和他谈及工作时,他笑称是“八点上班九点到,一杯茶水一张报”,任职的岗位根本无事可做,主动做事又怕背上“不安分”、“手伸得太长”的锅,领导也是顺其自然,任其自由“进步”,让他很是苦恼了一番。今年初和他再次谈及工作时,他自嘲加班加点“消得人憔悴”,岗位调整到乡镇组织科,一个人需要对口组织部、人社局、统计局、科技局、科协、团委、总工会等十几个上级部门,写稿子、推材料、发信息、组织会议、上山下乡、迎检备查让他分身乏术,“早上倒的水到下班才来得及喝上一口”是工作的真实写照。

心病二:兴趣爱好且先放下。笔者曾经工作过的单位距城区车程40分钟且路况较差,而从事的工作和文字打交道较多,白天办公室迎来送往犹如集市,无法静心思考,就只能挤出8小时之外的时间来落实,长时间加班熬夜,让人看的“眼儿都困了”、想的“脑儿都累了”、坐的“腰儿都酸了”、熬的“心儿都碎了”。为保证第二天正常上班,只能先把看书、跑步的爱好暂时放了下来,每天睡前囫囵吞枣般的翻上几页书,在家里做些简单的运动,逼着自己倒头就睡。最怕周末听到手机的短信响铃,在“诚惶诚恐”中看到“周末取消”的字眼,犹如一盆冷水从头到脚透心凉,彻底浇息了拾起兴趣爱好的念头。

心病三:干好干坏区别不大。曾经有一位转业干部和我交流,刚到乡镇报到的时候,有“前辈”传经授道,要学会“拖”字诀,能很快完成的任务不到最后关头绝不提前完成,能马上就办的事情不到限定期限绝不主动完成,能简单解决的问题不到燃眉之急绝不顺利了结,原因是干好干坏区别不大。初始他不以为然,“埋头拉车”往前冲,但等他“抬头看路”时才发现,同行者寥寥,干的多、干的好的人也只是得到了一些口头表扬,干的少、干的不好的人虽然挨了一通批评,但工资福利一分不少、喝茶看报一切照旧。他向我透露悟出的一个道理:在乡镇这个狭小的“圈子”里,能力越强、干的越好的干部要干的工作越来越多,压力越来越大;能力勉强、干的不好的干部要干的工作越来越少,风险越来越小。所以他总结了一句话:干,不求最好,但也不最差,“泯然众人”恰到好处!

心病四:晋升提拔难度太大。中国社科院冯军旗的博士论文《中县干部》认为,如果到了45岁还没有被提拔为县处级领导,仕途基本要终止了。而在基层,40、50的科员一抓一大把,有的好不容易熬够了年限、敖满了资历,正打着“媳妇熬成婆”的小算盘,突然空降而来的干部任命让人着实有些欲哭无泪。继而一些干部觉得升迁无望,开始混日子,得过且过,硬生生的从“易学习”式的“老黄牛”干部转型成“孙连成”式的“宇宙”干部。年轻些的干部都在想着考走、调走、转走,基层更加难以留住人才,留下“乡愁”。

解铃还须系铃人,心病还须心药医。加大奖惩力度,治治不干活还说风凉话、泼冷水的基层“闲人”,从制度上根治干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心病”,提提基层干部的韧劲;从工作全局统筹安排,可开可不开的会议就不开、可发可不发的文件就不发、可有可无的检查就合并检查,给基层干部“找点空闲,找点时间”,重拾个人的兴趣爱好,治治基层干部加班、熬夜的“心病”,提提基层干部的欢喜劲;优化基层干部晋升渠道,畅通基层干部晋升路径,掀开基层干部晋升受限的“盖子”,治治基层干部干无所盼、干无所得的“心病”,提提基层干部的干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