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多“红烛”精神的廉政启示 推进反腐倡廉建设
闻一多“红烛”精神的廉政启示 推进反腐倡廉建设
核心提示:闻一多是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爱国诗人、学者和民主战士。在他奋斗不屈的人生历程中,贯穿始终的是对祖国对人民的大爱。作为诗人,其诗沉郁奇丽,具有强烈而深沉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怀。作为学者,他非凡的学术成就被誉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闻一多是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爱国诗人、学者和民主战士。在他奋斗不屈的人生历程中,贯穿始终的是对祖国对人民的大爱。作为诗人,其诗沉郁奇丽,具有强烈而深沉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怀。作为学者,他非凡的学术成就被誉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作为民主战士,他敢于斗争,勇于牺牲,培育出伟大的“红烛”精神。闻一多短暂的一生,闪烁着爱国爱民的浩然正气,舍生取义的斗争勇气,爱憎分明的是非观念,耿介忠诚的高尚情操,淡泊清廉的生活作风。其丰富的勤廉文化内涵,对我们推进反腐倡廉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 “红烛”精神的勤廉思想内涵
(一)舍生取义的爱国精神。“滚滚的江涛向我迎来,我又投入了祖国的慈怀”炽热的情感彰显了闻一多伟大的爱国情怀。他的诗,无论是《爱国心》、《七子之歌》突出特点都是极强烈的国家意识和民族气质。他讲:“即知爱国,则当随地为国尽力。”1919年5月5日,闻一多惊悉北洋政府的外交耻辱,奋笔写下文天祥《满江红》一词高挂于清华食堂,号召师生投身于反对和约的爱国运动,成为“五四”运动的清华第一人。爱国主义的灵魂镌刻的是对人民的爱,闻一多的爱国情怀亦始终是站在人民的立场。正如他在《心跳》中批评一些小资情调的人:“如果只是为了一杯酒,一本诗,静夜里钟摆摇来的一片闲适,就听不见四邻的呻吟,看不见寡妇孤儿抖颤的身影。”他把毕生的心血奉献人民。他在《红烛》中写到的一样“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闻一多这样说,也是这样做。他在《太阳吟》将太阳来比自己,只讲奉献,甚至于包括生命。抗战期间,他为了解人民的疾苦,自愿参加“湘黔滇旅行团”,一路跋山涉水,沿途了解民情民意,为民冤民盼呐喊,为老百姓解决了许多困难,同时他也目睹了当时社会的黑暗腐败。他对地方官员贪污腐败深恶痛绝,痛斥地方政府不顾民苦民痛搜刮民脂民膏。对当时的腐败现象,他苦苦思索,探寻民主道路,抵制腐败独裁。他高呼:“奴隶要民主!”当面对李公仆的被害,他更加坚定了必死的决心,不顾个人安危,拍案而起,宁可倒下,不愿屈服,毅然发表了举世闻名的“最后的演讲”。 他的死把国人反抗黑暗腐败的国民党反动统治推向了高潮。正如毛泽东在《别了,司徒雷登》中说道:“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在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运派面前站了起来,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枪手,宁可倒下,不愿屈服,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二)追求真理的求是作风。在闻一多的书房,挂着屈原的名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同样他的一生也都是在求索真理。作为卓越的学者,他痴心于学术,问学求真,成就了他非凡的学术成就。作为伟大的爱国者,他始终如一的追求真理。他自比屈原和文天祥,对不公平不合理的社会现象嫉恶如仇。青年时期,他拒写“悔过书”在清华园被传为佳话。原因是他第一个站出来抗争北洋政府长期拖欠学校经费的做法。为此,当局大为脑火,以不许留学来要挟他。但他毫不屈服,直至当局改弦易张。留美回国后,特别是在西南联大期间,他面对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和国民党腐败统治,坚持斗争、矢志不渝。他以诗铭志:“君子不可以不宏毅,任重而道远”。闻一多面对国民党的黑暗腐败,国家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现实,坚定的站出来,“追问青天,逼迫八面之风。”他疾呼“现在只有一条路,革命”。为表达自己斗争的决心和必胜的信心,他在《洗衣歌》里表达“我洗得净悲哀的湿手帕,我洗的白是罪恶的黑汗衣!”正如周恩来所说:“闻一多就是人民最踏实的最努力的牛。”
(三)坚守节操的廉洁风范。闻一多1925年回国,任教于北京艺专,后又历任清华大学、西南联大等多所大学教授、中文系主任、文学院长等职务,并担任过民盟云南省执委和民盟中央执委,兼任《民主周刊》社社长等职,且其个人影响力十分巨大,但他坚持洁身自好,淡泊名利,虚怀谦逊。正如闻一多之子闻立雕回忆父亲所讲:父亲做事,历来一丝不苟,绝不容一丝污渍。1926年,闻一多担任北京艺专教务长,时值艺专校长人选未定,许多人眼红这个职位。当时,只有他最有实力问鼎校长之职,但他说“富贵于我如浮云”,坚决不接受校长提名。在联大期间,他一直埋头教书,虽然学校多次推荐他担任教授代表和中文系主任,但他坚决不接受。他多次与联大教授冯友兰谈到:他对争权夺利完全看不起!当时,由于抗战的昆明物价飞涨,作为西南联大知名教授、民盟中央执委和《民主周刊》杂志社社长的闻一多生活陷入困顿,但他从不占用公家一分钱,也绝不利用手中职权和职务上的影响力为自己谋利。当时,联大教授许敬斋欲借钱与他,并介绍一个开明的资本家与他认识。此人耳闻了闻一多的名气,愿给予他干股,但他坚决不受。此人后见闻个性刚毅,品行高雅,有意结认于他,又提出愿资助闻一多儿子闻立鹤完成学业,他亦坚决不同意。他宁愿清贫,也不受嗟来之食。他在最困难的时候以刻字治印补贴家用,但他亦对学生、朋友求印分文不取,对反动政客千金不刻。他就是这样一个不管生活如何艰苦,都能安之若素,贫贱不移的廉君子。其次,闻一多为人谦逊,虚怀若谷。他一再指出青年是他的老师,是青年人在推动他前进。他对任何人都是恭敬有加,为人十分低调。同时,他坚持原则,坚决抵制不正之风。在武大任文学院长期间,时任武汉市长的吴国桢欲在文学院谋一兼职教授,但闻一多不顾同学情意,不畏权贵,坚决予以回绝。在联大任教期间,其两子投考联大附中未中,他坚决不说情,致使两个儿子均未被录取。其品行之高洁,为人之清廉,尤见一斑。
二、“红烛”精神的廉政启示
(一)弘扬闻一多“红烛”精神,重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闻一多是伟大的爱国民主战士,他爱国爱民、赤胆忠诚。党员干部学习弘扬闻一多廉政精神,必须进一步坚定信仰和价值理念。一要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干事创业要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自觉将个人的荣辱得失与党的事业紧密联系起来,以工作为重,服务为要,埋头苦干,不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积极服务、保障和推进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二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困难入手,依靠广大群众,坚持与时俱进,冲破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在实践中探索前进,以反腐倡廉新成就取信于民。三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党员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是象闻一多等无数仁人志士舍身取义奋斗的结果。因此,党员干部必须敬畏群众、敬畏权力,要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始终围绕人民群众的需求来开展工作。做到权为民用,秉公用权,造福于民。
(二)弘扬闻一多“红烛”精神,坚持扬正气,勇于挞腐败。闻一多先生凛霜傲骨,面对敌人的手枪,挺身而出,无所畏惧。今天的反腐倡廉环境与之相比已是天壤之别。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矛盾的凸显期和腐败现象的高发期,我们党正面临着消极腐败的危险。同时群众对反腐败的关注度在提高,期望值在提升。面对复杂的反腐形势,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和清醒的思想认识,敢于碰硬,敢于得罪人,始终坚持原则扬正气,以雷霆千钧之势压倒一切歪风邪气,方能挞尽腐败。同时,要以身作则,做公平正义的表率,努力培育人民群众的社会正义感,发动群众来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三)弘扬闻一多“红烛”精神,切实做到洁身自爱,廉洁自律。闻一多一生始终洁身自爱,节俭淡泊。党员干部学习闻一多勤廉精神更要坚守立场、洁身自爱。一要守得住清贫。要坚持以清廉为本,自觉砥砺思想、品质、人格,增强冷静、坚强、豁达的思想素质。始终保持平常心,做到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坚守节操;要慎独自律,防微杜渐,培养和坚持健康理智的生活情趣和积极向上的道德追求,珍惜自己的人格魅力和社会声誉。二要抵得住诱惑。面对金钱和权力的诱惑,领导干部要明辨是非、克己慎行、去俗就雅,始终保持健康心态,养成很强的定力,做到守得住根本、摆得正心态、管得住小节,不为物欲、不为财惑、不为色迷。三要经得起监督。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做到慎对权力、正确用权,就必须敬畏群众,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始终把权力运用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善于在民主监督的环境中开展工作。要不断改进作风,提振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力求勤政、廉政、善政,努力做一名合格的人民公仆。(欧喜安 作者系浠水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 来源:新疆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