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工作研究

概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

概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
陈述贤

  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是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创新的重要实践。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单位、不同岗位的特点,创造性地提出防控风险的具体内容、措施和方法,既坚持基本原则、基本要求,又不照搬照套,不搞一套模式。要与时俱进,随着形势任务的变化以及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不断识别新的廉政风险点,不断补充和调整风险内容,不断完善防控措施和体系。
  抓住梳理权力这个起点。核定权力清单,规范工作流程,是建立整个风险防控机制的基础。要对照法律法规和机构职能“三定”方案,按照“谁行使、谁清理”的原则,对单位、内设部门和岗位权力事项自下而上进行清理规范,逐项审核确定权力事项的类别、行使依据、责任主体。凡没有法律法规依据和规定的职权,原则上取消,确因工作需要保留的,应按照法定程序加以设定;虽有法律法规依据但不切实际或实际工作中不需要的职权,要尽可能取消。进一步削减审批项目,精简办事环节,防止已压缩的权力事项扩张、已取消的事项反弹。针对岗位的工作性质和业务特点,按照“程序法定,流程简便”的要求,编制岗位职权目录、制度目录和业务流程目录,绘制权力运行流程图,进一步优化权力运行程序,固化工作流程。
  抓牢风险点查找这个热点。找准风险点是决定防控工作是否有成效的根本。查找岗位职责风险点,应以权力集中的干部为重点,以行使行政审批权、资金分配权、行政执法权、行政处罚权、行政监督权的部门为重点,以重大问题决策、重要人事安排、重大项目建设、大额资金分配使用、强农惠农政策落实等关键环节为重点。在查找风险点的过程中要把握三个环节:一要找准。要围绕每项工作中各个岗位的权力运行这个核心,找准可能出现廉政风险的关键点和关键环节。要充分发动每个干部职工自己找,辅之以群众帮、领导指、专家提、组织审等形式,切忌照搬照抄。风险点找得越细、越实、针对性越强,效果也就越好。二要定准。要认真分析评估每个风险点,按照风险发生的几率、危害程度和违纪违法的性质等方面确定风险等级,风险等级要定准。三要公开。将查找出的风险点登记造册,建立台账,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公示,在更大的范围内征求意见,主动接受群众监督。
  抓好动态跟踪这个难点。廉政风险防控,关键在可防,根本在可控。这就要求我们在推行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过程中,建立以前期预防、中期监控和后期处置为主要内容的廉政风险“三道防线”,动态跟踪廉政风险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并实施有效监控和积极处置,从而达到全面有效防范的目的,把风险的发生或者风险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随时监控,按照一级抓一级、层级管理的要求,随时对部门人员风险点进行监控,对出现的风险要采取措施予以解决,直至彻底化解;定期考评,要定期对照部门人员风险点和防控措施进行考评,同时对各部门考评情况定期进行考核,确保防控措施落到实处;强化监督,主要领导和纪检监察部门对所属部门风险防控情况及时进行监督,督促各部门落实各项工作措施,及时防控风险、化解风险。
  抓实建立机制这个重点。健全运行保障机制是保证廉政风险防控工作落实的关键环节,要通过长效机制建设,巩固深化工作成果,形成岗位职责有标准、执法办事有规范、具体操作有流程、监督考核有依据、风险防范有明示的互为支撑、互为保障、互相促进的风险防控管理体系。目前,应着重建立健全三个方面的机制:建立监督检查机制,按照层级管理的原则,建立经常性的上级监督下级的制度,通过定期自查和重点抽查,对风险是否出现、防控措施是否到位、制度是否完善等情况进行监督;建立考核评估机制,考核评估是检验工作的重要手段,要制订详细方案,每半年和年终结合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进行检查和业绩考核,对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进行考核评估,并把考核结果作为奖励、晋级、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对工作中查找的各类风险和等级进行分析,从中归纳总结出各类风险的产生原因、特征和危害,进而制定预防措施,使风险在刚刚产生或出现苗头时就能被及时发现并遏制,最大限度降低损失。
 
来源:《中国监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