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视域下反腐倡廉工作探析
网络视域下反腐倡廉工作探析
信息时代,互联网被运用到社会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与党风廉政建设产生越来越密切的联系,成为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一个重要途径。我们只有认真研究网络信息传播规律,探索运用网络平台推进廉政建设的新思路,才能进一步加强引导、正确利用网络平台,切实掌握舆论主动权,推动反腐倡廉工作再上新台阶。
丰富廉政文化网络产品,拓宽宣传教育新渠道
网络对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产生的影响,也使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适应时代要求,我们应当丰富廉政文化网络产品,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加强反腐倡廉宣传教育。一要巩固网络宣传阵地,建立宣传教育信息平台。对于发达的网络阵地,先进文化不去占领,不良文化就会去占领。因此,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强反腐倡廉主题网站和栏目建设,有效整合网上廉政文化资源,以网站、博客、论坛等为载体,打造集思想性、艺术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廉政教育新阵地。二要打造网络廉政文化精品,增强廉政教育吸引力。要多用廉政文化精品占领网上阵地,选取具有广泛群众基础,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反腐倡廉素材,塑造生动活泼的廉政文化形象;要把反腐倡廉建设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理论成果等以文本、图片、音乐、视频等鲜活形式表现出来,努力增强廉政教育的吸引力。三要开展"网上对话"互动,提升廉政文化影响力。网络与传统媒体的区别在于,它改变了信息单向传递的方式,增强了信息交流与传播的互动性。我们应当积极加强网上舆论引导,通过聊天室、网络论坛、在线访谈等互动形式,与网民共同探讨反腐倡廉建设热点问题,充分调动广大网民参与反腐倡廉的热情,推动廉政文化深入人心。
依托技术固化制度,实现廉政风险防范信息化
依托网络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完善电子监察系统,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有利于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增强反腐败工作的创新性、科学性和实效性。一要通过"网评网定",推进信息和权力公开网络化。通过网络平台,由网民和服务对象对领导干部拥有的权力事项、廉政风险及防控措施等进行评议,公布"权力廉政风险点和防范措施目录",供网民点击查询,了解权力事项、运行模式、行使方式等内容,以便开展监督。二要固化业务流程,使权力运行全过程可查可控。全面清理行政职权,统一制定权力运行流程图,能网上办结的业务全部固化到电子政务系统,实现网上审阅材料、填写意见、制定文书,权力运行由计算机全程留痕。三要建立电子监察平台,对行政审批事项全面推行网上监察监控,对党务、政务、村务、厂务公开等内容进行实时监控,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预警纠错并实行责任追究。借助网络技术手段加强监测数据自动分析、评估和风险预警,提高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的科技水平。
创新网络舆情工作,搭建舆论监督新平台
互联网的发展开创了舆情监督的新时代,网络以其最大限度的整合力量,从提供信息、言论表达到反馈效应,将腐败现象和腐败行为在第一时间最大范围地曝光,对当事人及有关部门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推动有关各方开展调查和处理。有效运用这一优势,需要创新网络舆情监测机制,积极构建网络监督新平台。一要加强网络舆论监督平台建设,建立通畅、高效、规范的网络监督渠道。传统的举报因其隐匿性、严肃性使监督查处程序繁琐效率低下,可能会让一些普通民众有"情"不想报、有"意"不愿抒。网络曝光因其不受时空限制,可以最快速度传递信息,而使网民的举报热情大增。纪检监察机关应切实加强网络舆情监测,优化网络监督平台,不断完善网络举报监督机制,确保网上举报渠道的畅通高效和规范。二要整合网络监督资源,建立集舆情信息收集、分析、研判及处置于一体的合作机制,形成监督的整体合力。深入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密切监控网络舆情,及时收集有关网络监督信息,科学分析网络舆情的性质,准确判断舆情的倾向,及时向监督机关报告并作出反应,逐步推进网络监督的规范化。三要加强网络监督的法制和道德建设,优化网络监督环境。网络作为新媒体,建设不尽规范、监管权力分散、管理政策滞后等诸多问题,给网络监督带来了一些负面效应。因此,应当加快互联网管理立法进程,有效引导网民在遵德守法的前提下,利用网络合理合法地开展监督。(作者 谢志铎 广东省南雄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