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工作研究

浅谈乡镇干部的作风建设问题

 
浅谈乡镇干部的作风建设问题 

 
     
  乡镇干部是国家机关中最基层的工作人员,具体从事“三农”工作,他们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望和形象。为此,加强乡镇干部的作风建设,对于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确保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大意义。 
  一、当前乡镇干部作风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理论学习不够,自身综合素质不高。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是提高领导干部素质的重要途径。一些乡镇党员干部片面认为乡镇干部不需要太多的理论知识,工作上只凭实践经验就可以了,所以对理论学习抓得不紧。在工作上,由于只注重经验而忽视业务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乡镇干部工作能力的发挥和水平的提升。特别是在涉及政策法规性较强的具体工作上,由于缺乏对政策法规的深入研究,把握不准,一旦决策后,执行出现困难,并且很容易引发社会矛盾,造成工作上的被动。
  
  (二)宗旨观念淡薄,干事创业的本领不强。个别乡镇干部不能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力,想问题、办事情,只是揣摩领导的心思,想着如何再“更上一层楼”,调换个好单位、好地方。由于没有把心思用在谋事、干事上,工作能力无法提高,贻误了地方的发展。
  
  (三)思想作风漂浮,工作作风不实。个别乡镇干部善于做表面文章,喜欢干形象工程;有的乡镇干部身在基层心在上,身子不能真正沉下去;有的乡镇干部做决策拍脑袋,解决问题拍胸脯,落实工作任务拍巴掌,表面看雷厉风行,实际上办法不多。
 
  (四)自律意识差,对自己要求不严。有的乡镇干部口头上强调要依法行政,实际上对党纪条规及有关政策法规不认真学习研究。有的既管不住自己,更管不住家人和身边的人;有的在其位不谋其职,履职能力和水平很低。
  二、加强乡镇干部作风建设的对策
  (一)强化学习意识,用科学理论来武装头脑。乡镇干部要加强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学习。同时,要理论联系实际。要把理论与本地的具体实际联系起来,与当前的各项工作联系起来,与当前的社会矛盾联系起来,获得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只有这样,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和最佳途径,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和创造性,使学习转化成生产力和创造力,转化成改造客观世界的巨大推动力。
  (二)强化宗旨意识,用为民意识来指导工作。乡镇干部要正确对待权力。常怀爱民之心,善谋利民之策,争做利民之事,力行利民之举。把群众的安危冷暖真正挂在心上,对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要眼睛向下,步子向下,到困难的地方去,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到工作推不开的地方去,真正体验群众的生活,体察群众的情绪,体味群众的甘苦,体会群众的忧乐。要从与人民群众生活关系最密切的问题入手,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把好事做实,把实事做好,诚心诚意为群众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题,坚持不懈做好事。 (来源: 中国反腐倡廉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