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生腐败根源的两个“缺陷”两个“放松”
产生腐败根源的两个“缺陷”两个“放松”
什么是腐败?笔者认为,通常说的腐败主要是指党员干部腐化堕落行为,表现为:贪赃枉法、行贿受贿、敲诈勒索、权钱交易、挥霍浪费人民群众的财富、生活奢靡等等。腐败现象产生有着复杂的社会、政治、经济因素,同时也有腐败者个人的社会心理因素,人的任何行为都是在其心理的支配下进行的,腐败行为也是在腐败者个人的心理因素支配下产生的,可见腐败者个人的社会心理因素是腐败行为产生的直接内因,这种个人的社会心理因素主要是腐败者本身意志薄弱,心理脆弱,思想放纵,行为准则失控而导致的自我约束力不强,由于自我约束力不强而失去理性意识,抵御风险的能力差,最终产生不良的思想与行为,失去社会的公平正义感,是腐败者诸多心理失去平衡的使然。我认为其心理因素来源于两个缺陷两个放松,在此浅言几句:
一、产生腐败根源的两个缺陷
一是政治纪律和政治品德的缺陷是产生腐败的根源。政治素质决定着领导干部自身发展方向和工作方向。一个政治素质好的领导干部必然是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具有良好的政治品德。
首先是能自觉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党员领导干部说话做事能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始终保持谦虚谨慎,保持与党中央高度一致,同心同德,抓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落实,工作上任劳任怨,积极务实。生活上简洁朴素。
再是行为不出格,能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能保持低调做人的风格,不乱出风头,不摆官架子,不盛气凌人,不搞阳奉阴违、欺上瞒下的那一套,是一个和蔼可亲,忠于党、忠于人民、思想坚定、政治可靠的领导者。相比之下,一个政治纪律缺陷和政治素质差的人做人为官处事的风格就相差甚远了,具体表现在:
首先考虑的是自身的利益和局部的利益从不考虑大局,对组织对群众惯于欺骗。见利忘义,见利忘形,唯利是图,对自己没有好处的,不按政策执行,贪污政策,隐瞒政策,既不宣传,也不贯彻,该执行的不执行,该落实的不落实,该纠正的不纠正,既不要党性,也不要原则,天马行空,我行我素,上哄下骗或不要原则的变相执行,钻政策空子,投机取巧。由于缺陷政治纪律的素养,在工作中奉行一种“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歪理邪说,丧失执行政策的严肃性,破坏政治纪律。
其次是工作漂浮信仰动摇崇尚迷信。在大事大非面前模糊不清,左右摇摆,举棋不定,遇到问题“逃,”遇到难事“躲”,遇到利益“争”,遇到好处“捞”,上欺下哄,油腔滑调,坑、蒙、拐、骗、哄、吃、喝、嫖、赌、抽样样在行。生活高标准,工作低要求,好高骛远,夸夸其谈,装腔作势,架子大,脾气怪,说话阴阳怪气,信仰动摇,散布谣言,攻击领导,制造麻烦,唯恐天下不乱,精神空虚,求神拜佛,完全丧失一个党员干部的政治觉悟,政治纪律淡然无存,这些现象的产生和存在为腐败埋下了伏笔。
二是为官者的官德缺陷是发生腐败的根源。领导干部要以德感人、以德服人、以德树威、以德赢得党心民心,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官德是领导干部取信于民,克服困难,取得业绩的重要保证,良好的官德是领导干部树立威信,克己奉公,清正廉洁的重要基础。一个领导干部丧失了最起码的“官德”就等于失去了为官的人性和德性,没有人性和德性的官员,往往是以自我为中心,武断霸道,个人说了算,处处显示自己的存在,显示自己的重要,喜欢搞个人崇拜,听不得别人的意见,更容不得别人的监督,从不体谅别人,压制打击提不同意见的人,拉帮结派,以人划线,搞小团体,任人唯亲,任人唯钱,任人唯色。
其一,把公权作为个人工具达到财、色双收,官德底线突破。权力是谁给的?权力是用来干什么的?在一些人看来并不是不知道,关键是在一些人的骨子里说一套做一套,说的时候比任何人都中肯,都激情,都豪迈,豪言壮语,底气十足,做做表面文章,可君又能信几何?大凡腐败分子都有两副面孔,一面是欺骗群众,哗众取宠,一面是贪污腐化,玩弄权术。做的与说的完全两个样,腐败分子因道德品质败坏,满脑子想的是如何玩弄权术,如何利用手中权力窃财窃色。因为官者的官德滑坡,一些领导干部开始邪念作怪,贪权、恋权的思想成了他们一生的追求,一些腐败分子把利用权力捞好处的做法作为发家致富的捷径,还振振有词地高喊反腐倡廉的口号,装腔作势地在大会小会上作反腐报告,还高喊不让老实人吃亏等等,私下却把那些本分老实,不跑不送的人视为“傻瓜”、“呆板”没有“活动”能力,把那些油腔滑调,跑官要官,送礼请客的视为有发展前途的好“苗子”,有“活动”能力的好“种子”懂得潜在“规则”的聪明人,是个可造之才。于是公权个性化成了一大危害。
其二,把公权变为个人向社会索要的砝码,成为谋求个人私利的跳板。公共权力是为社会,为公众服务的,然而,在腐败分子的眼里却歪曲地认为:权力是象征个人的身份,体现个人的价值,拥有权力就拥有财富和利益,就是个人对某一个地区或某一个部门的主宰,既可以为社会服务,又可以为自己的利益服务。可唱双簧戏,一举两得,在为社会服务的同时为自己捞点“外快”顺手牵羊,理所应当,所谓“千里为官只为财。”还有什么,“当官不发财请我都不来”,“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等等无稽之谈,成为腐败分子的真实写照。一些腐败分子就是因为平时的官德品行修养不够,政治观念产生误导,政治觉悟不高,政治理念走入误区,缺失从政道德和为官从政的基本官德,对权力的行使迷失方向,把权力的重心放在为自己为亲朋好友谋取不正当的利益,向社会索要好处,以满足自己各种需求为快感,心中的邪念欲火燃烧,大肆行贿受贿,贪赃枉法,一副贪得无厌的嘴脸,到处伸手,无利不起早,没有好处不办事,欲壑难填,做人没有人品,为官没有官德,成了一个赤裸裸的缺德政客。最终把自己送上人民的审判台。
其三,向更高层次的提拔无望心生怨气利用手中权力变本加利为自己积财聚财。正确对待个人升迁,用积极的心态对待组织的安排,提与不提态度是端正的,这才是一个领导者的风范。然而,一些领导干部在提拔无望时,心理失去平衡,满腹牢骚和怨气,总以为自己贡献大,对组织有功,对群众有功,居功自傲,自以为是,为经济社会的建设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没向更高的位置提拔感到吃亏,于是想到,既然没有更高的政治出路,还不如利用现有的手中权力在经济上捞一把,在美色上潇洒走一回。千亏万亏总不能让自己吃亏。于是,失去了理性的耐力,开始在思想上产生模糊的观念,在邪恶的路上越滑越远,把所谓党纪国法抛于脑后,在失去理智的情况下做出一些超乎常规的事情,自毁形象,自毁前程,有的是晚节不保,一时之念毁了一生清白,落得个鸡飞蛋打,悔恨终生的下场。这都是因为他们的官德出现了问题和法纪观念淡薄而造成的恶果。
二、产生腐败根源的两个放松
一是乐于应酬放松了必要的学习。机器久了不开动,自然要生锈,人的大脑也是如此,如果不经常学习,脑袋就不开窍,思想就不会更新,陈旧的观念就不会得到清洗,思想的灰尘就会越积越厚,思想落后就跟不上形势,甚至会犯低级的错误。
首先是热衷应酬、趣味低级、放松学习。有的人乐于各种应酬,自我感觉良好,飘飘然,沉没于迎来送往,穿梭于酒店娱乐场所,陶醉于公款吃喝,醉生梦死,有甚者是一顿饭要赶几个饭局。由于放松了必要的学习,精神空虚,只能寻求低级庸俗的刺激打发时光,道德水准出现偏差,由此闹出为了包“二奶”、养“小三”而贪污受贿,东窗事发成为腐败分子跌入罪恶的深渊。由于放松学习,放松了思想警惕,精神缺欠食粮,思想空虚,文化素养失去理论支撑,满脑子想到的是如何吃好、喝好、玩好,如何去算计别人,揣摸上级领导的心思,投其所好,想着如何挥霍公款,如何使自己钱包肥起来,做着升官发财的美梦。
再是不重视自身全面素质的提高和党性修养却热衷于学习歪门邪道、放松政策理论的学习。不管是领导干部还是普通干部多读一点书是很有必要的,只有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才能适应时代的节奏,才能不断提高觉悟,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在学习中找到乐趣,读读书写写文章能陶冶情操,净化心灵能自觉减少那些庸俗无聊的或可去可不去的应酬,达到独善其身的境地。不学生腐,不学倒退,不学生愚,不学无识,不学生庸。因此,学习对一个领导干部来说是何等重要,自己不学习还不重视别人的学习,既没有学习的氛围,也不创造学习的环境,自以为是领导干部学与不学没有两样,要学也只能是学怎样在官场逢场作戏,学圆滑、学奉承、学怎么说假话,怎样琢磨领导心思,学怎样去讨好别人,学怎样经营自己的小圈子,学怎样行贿受贿等等一些愚蠢的逻辑思维,由于缺少政治理论的学习和政策业务的学习以及科学进步的各种社会知识文化知识的学习,有的人真正成了“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这样的角色。有的不仅不学习还把自己装扮成学者,总认为别人什么都不懂,自以为什么都比别人强,沾沾自喜,夜郎自大,总认为那些没有本事的人才需要学习,才需要充电,没有一点谦虚的样子。其实学习是无止境的,只有活到老学到老才能充实和激活思想,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学习可以提高智慧、学习可以提高品质、学习可以修身、学习可以明志、学习可以养性、学习可以治庸、学习可以律己。
二是官僚主义作风放松了思想改造。官僚主义作风害死人这话不假,凡官僚作风严重的,惯于说假话,做假事,不深入实际,不实事求是,说话做事全凭个人好恶,甚至把自己错误的观点强加于人。有官僚作风的人务虚不务实,看重的是权力,把权力看成是控制和把握别人的命脉,看成是维护个人权威的尚方宝剑,凡对自己有好处的事有求必应,对自己没好处的事情惯于打马虎眼,在思想上形成了凡事“好处”当先,“利”字当头,不失时机地利用手中权力为自己私欲搞小动作,心灵发生歪曲,思想发生霉变,在灯红酒绿的诱惑面前没有思想定力,在正义与非正义、在善与恶、美与丑面前把握不住方向,迷失了做人为官的基本道德,总认为自己做的那些见不得人的事情,那些违纪违法的事情手段高明隐秘,侥幸心理,干着那种白天是人晚上是鬼的勾当,其结果是美梦破灭,验证了人们常说的那句“头上三尺有神灵”,“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因此,领导干部的思想改造也是防止腐败的一个关键,而领导干部的思想改造是靠平时自觉的、自发的培养高尚的情怀,锻炼健康的思想情操,端掉虚荣心,养成一种不骄不躁不攀不比和平常心态的思想品质才能达到“任凭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的境界。(作者单位:湖南省新田县第四纪工委) 来源: 中国反腐倡廉网
一、产生腐败根源的两个缺陷
一是政治纪律和政治品德的缺陷是产生腐败的根源。政治素质决定着领导干部自身发展方向和工作方向。一个政治素质好的领导干部必然是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具有良好的政治品德。
首先是能自觉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党员领导干部说话做事能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始终保持谦虚谨慎,保持与党中央高度一致,同心同德,抓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落实,工作上任劳任怨,积极务实。生活上简洁朴素。
再是行为不出格,能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能保持低调做人的风格,不乱出风头,不摆官架子,不盛气凌人,不搞阳奉阴违、欺上瞒下的那一套,是一个和蔼可亲,忠于党、忠于人民、思想坚定、政治可靠的领导者。相比之下,一个政治纪律缺陷和政治素质差的人做人为官处事的风格就相差甚远了,具体表现在:
首先考虑的是自身的利益和局部的利益从不考虑大局,对组织对群众惯于欺骗。见利忘义,见利忘形,唯利是图,对自己没有好处的,不按政策执行,贪污政策,隐瞒政策,既不宣传,也不贯彻,该执行的不执行,该落实的不落实,该纠正的不纠正,既不要党性,也不要原则,天马行空,我行我素,上哄下骗或不要原则的变相执行,钻政策空子,投机取巧。由于缺陷政治纪律的素养,在工作中奉行一种“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歪理邪说,丧失执行政策的严肃性,破坏政治纪律。
其次是工作漂浮信仰动摇崇尚迷信。在大事大非面前模糊不清,左右摇摆,举棋不定,遇到问题“逃,”遇到难事“躲”,遇到利益“争”,遇到好处“捞”,上欺下哄,油腔滑调,坑、蒙、拐、骗、哄、吃、喝、嫖、赌、抽样样在行。生活高标准,工作低要求,好高骛远,夸夸其谈,装腔作势,架子大,脾气怪,说话阴阳怪气,信仰动摇,散布谣言,攻击领导,制造麻烦,唯恐天下不乱,精神空虚,求神拜佛,完全丧失一个党员干部的政治觉悟,政治纪律淡然无存,这些现象的产生和存在为腐败埋下了伏笔。
二是为官者的官德缺陷是发生腐败的根源。领导干部要以德感人、以德服人、以德树威、以德赢得党心民心,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官德是领导干部取信于民,克服困难,取得业绩的重要保证,良好的官德是领导干部树立威信,克己奉公,清正廉洁的重要基础。一个领导干部丧失了最起码的“官德”就等于失去了为官的人性和德性,没有人性和德性的官员,往往是以自我为中心,武断霸道,个人说了算,处处显示自己的存在,显示自己的重要,喜欢搞个人崇拜,听不得别人的意见,更容不得别人的监督,从不体谅别人,压制打击提不同意见的人,拉帮结派,以人划线,搞小团体,任人唯亲,任人唯钱,任人唯色。
其一,把公权作为个人工具达到财、色双收,官德底线突破。权力是谁给的?权力是用来干什么的?在一些人看来并不是不知道,关键是在一些人的骨子里说一套做一套,说的时候比任何人都中肯,都激情,都豪迈,豪言壮语,底气十足,做做表面文章,可君又能信几何?大凡腐败分子都有两副面孔,一面是欺骗群众,哗众取宠,一面是贪污腐化,玩弄权术。做的与说的完全两个样,腐败分子因道德品质败坏,满脑子想的是如何玩弄权术,如何利用手中权力窃财窃色。因为官者的官德滑坡,一些领导干部开始邪念作怪,贪权、恋权的思想成了他们一生的追求,一些腐败分子把利用权力捞好处的做法作为发家致富的捷径,还振振有词地高喊反腐倡廉的口号,装腔作势地在大会小会上作反腐报告,还高喊不让老实人吃亏等等,私下却把那些本分老实,不跑不送的人视为“傻瓜”、“呆板”没有“活动”能力,把那些油腔滑调,跑官要官,送礼请客的视为有发展前途的好“苗子”,有“活动”能力的好“种子”懂得潜在“规则”的聪明人,是个可造之才。于是公权个性化成了一大危害。
其二,把公权变为个人向社会索要的砝码,成为谋求个人私利的跳板。公共权力是为社会,为公众服务的,然而,在腐败分子的眼里却歪曲地认为:权力是象征个人的身份,体现个人的价值,拥有权力就拥有财富和利益,就是个人对某一个地区或某一个部门的主宰,既可以为社会服务,又可以为自己的利益服务。可唱双簧戏,一举两得,在为社会服务的同时为自己捞点“外快”顺手牵羊,理所应当,所谓“千里为官只为财。”还有什么,“当官不发财请我都不来”,“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等等无稽之谈,成为腐败分子的真实写照。一些腐败分子就是因为平时的官德品行修养不够,政治观念产生误导,政治觉悟不高,政治理念走入误区,缺失从政道德和为官从政的基本官德,对权力的行使迷失方向,把权力的重心放在为自己为亲朋好友谋取不正当的利益,向社会索要好处,以满足自己各种需求为快感,心中的邪念欲火燃烧,大肆行贿受贿,贪赃枉法,一副贪得无厌的嘴脸,到处伸手,无利不起早,没有好处不办事,欲壑难填,做人没有人品,为官没有官德,成了一个赤裸裸的缺德政客。最终把自己送上人民的审判台。
其三,向更高层次的提拔无望心生怨气利用手中权力变本加利为自己积财聚财。正确对待个人升迁,用积极的心态对待组织的安排,提与不提态度是端正的,这才是一个领导者的风范。然而,一些领导干部在提拔无望时,心理失去平衡,满腹牢骚和怨气,总以为自己贡献大,对组织有功,对群众有功,居功自傲,自以为是,为经济社会的建设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没向更高的位置提拔感到吃亏,于是想到,既然没有更高的政治出路,还不如利用现有的手中权力在经济上捞一把,在美色上潇洒走一回。千亏万亏总不能让自己吃亏。于是,失去了理性的耐力,开始在思想上产生模糊的观念,在邪恶的路上越滑越远,把所谓党纪国法抛于脑后,在失去理智的情况下做出一些超乎常规的事情,自毁形象,自毁前程,有的是晚节不保,一时之念毁了一生清白,落得个鸡飞蛋打,悔恨终生的下场。这都是因为他们的官德出现了问题和法纪观念淡薄而造成的恶果。
二、产生腐败根源的两个放松
一是乐于应酬放松了必要的学习。机器久了不开动,自然要生锈,人的大脑也是如此,如果不经常学习,脑袋就不开窍,思想就不会更新,陈旧的观念就不会得到清洗,思想的灰尘就会越积越厚,思想落后就跟不上形势,甚至会犯低级的错误。
首先是热衷应酬、趣味低级、放松学习。有的人乐于各种应酬,自我感觉良好,飘飘然,沉没于迎来送往,穿梭于酒店娱乐场所,陶醉于公款吃喝,醉生梦死,有甚者是一顿饭要赶几个饭局。由于放松了必要的学习,精神空虚,只能寻求低级庸俗的刺激打发时光,道德水准出现偏差,由此闹出为了包“二奶”、养“小三”而贪污受贿,东窗事发成为腐败分子跌入罪恶的深渊。由于放松学习,放松了思想警惕,精神缺欠食粮,思想空虚,文化素养失去理论支撑,满脑子想到的是如何吃好、喝好、玩好,如何去算计别人,揣摸上级领导的心思,投其所好,想着如何挥霍公款,如何使自己钱包肥起来,做着升官发财的美梦。
再是不重视自身全面素质的提高和党性修养却热衷于学习歪门邪道、放松政策理论的学习。不管是领导干部还是普通干部多读一点书是很有必要的,只有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才能适应时代的节奏,才能不断提高觉悟,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在学习中找到乐趣,读读书写写文章能陶冶情操,净化心灵能自觉减少那些庸俗无聊的或可去可不去的应酬,达到独善其身的境地。不学生腐,不学倒退,不学生愚,不学无识,不学生庸。因此,学习对一个领导干部来说是何等重要,自己不学习还不重视别人的学习,既没有学习的氛围,也不创造学习的环境,自以为是领导干部学与不学没有两样,要学也只能是学怎样在官场逢场作戏,学圆滑、学奉承、学怎么说假话,怎样琢磨领导心思,学怎样去讨好别人,学怎样经营自己的小圈子,学怎样行贿受贿等等一些愚蠢的逻辑思维,由于缺少政治理论的学习和政策业务的学习以及科学进步的各种社会知识文化知识的学习,有的人真正成了“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这样的角色。有的不仅不学习还把自己装扮成学者,总认为别人什么都不懂,自以为什么都比别人强,沾沾自喜,夜郎自大,总认为那些没有本事的人才需要学习,才需要充电,没有一点谦虚的样子。其实学习是无止境的,只有活到老学到老才能充实和激活思想,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学习可以提高智慧、学习可以提高品质、学习可以修身、学习可以明志、学习可以养性、学习可以治庸、学习可以律己。
二是官僚主义作风放松了思想改造。官僚主义作风害死人这话不假,凡官僚作风严重的,惯于说假话,做假事,不深入实际,不实事求是,说话做事全凭个人好恶,甚至把自己错误的观点强加于人。有官僚作风的人务虚不务实,看重的是权力,把权力看成是控制和把握别人的命脉,看成是维护个人权威的尚方宝剑,凡对自己有好处的事有求必应,对自己没好处的事情惯于打马虎眼,在思想上形成了凡事“好处”当先,“利”字当头,不失时机地利用手中权力为自己私欲搞小动作,心灵发生歪曲,思想发生霉变,在灯红酒绿的诱惑面前没有思想定力,在正义与非正义、在善与恶、美与丑面前把握不住方向,迷失了做人为官的基本道德,总认为自己做的那些见不得人的事情,那些违纪违法的事情手段高明隐秘,侥幸心理,干着那种白天是人晚上是鬼的勾当,其结果是美梦破灭,验证了人们常说的那句“头上三尺有神灵”,“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因此,领导干部的思想改造也是防止腐败的一个关键,而领导干部的思想改造是靠平时自觉的、自发的培养高尚的情怀,锻炼健康的思想情操,端掉虚荣心,养成一种不骄不躁不攀不比和平常心态的思想品质才能达到“任凭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的境界。(作者单位:湖南省新田县第四纪工委) 来源: 中国反腐倡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