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工作研究

浅析如何加强当前干部作风监督考核工作

浅析如何加强当前干部作风监督考核工作  

 
    干部作风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政治任务,也是一个勤抓常新的战略课题。当前干部作风的监督与考核工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评价难定性。不同的人,看问题的角度不尽相同。对于干部作风的评价,更存在可上可下的定性。如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的危害众人皆知,但具体到某个单位和某个领导,官僚主义可能被认为办事“果断”、形式主义可能被认为办事能抓“重点”;独断专行可能被认为“有魄力”、“有本事”;按教条办事、按经验办事的,可能被认为这个干部办事稳重,不会出事,因而被委以重任。 
    二、监督不到位。相对于工作实绩,干部作风具有一定的隐蔽性,给监督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一是范围扩大,“鞭长莫及”。社会活动日趋复杂,工作圈、生活圈、社交圈不断扩大,工作内容、时间不再是单一的内部管理和八小时之内,但是监督工作相对来说却是“静态”的,难以随着干部活动的延伸而延伸。如驻外机构的工作人员、负责招商引资和经贸洽谈的人员、外出办事的干部,完全靠其本人的自觉性来约束。二是规避监督,“下有对策”。部分干部对监督工作不够理解和支持,想方设法避之。如以配偶或其他亲属名义入股煤矿,“应邀”讲课收取高额“授课费”,参加剪彩收受红包等。三是权力集中,难以监督。现行体制中,“一把手”在一个地方或部门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许多重大事项往往是个人说了算。上级是间接监督,难以到位,对于同级和下级的监督,他们则会运用手中的权力根据个人意愿来制定各种框框、条条进行限制,让人不敢监督,无法监督。四是体制不全,“力不从心”。纪检、组织、审计、检察、公安、信访等部门,由于体制不够完善等原因,监督工作仍存在监督合力不强,主观能动性不够,监督到位率低等问题。
    三、机制未健全。作风建设奖惩考核制度不健全。一是执行没有到位。对违反制度的干部姑息迁就,怕得罪人,没有起到应有的惩诫作用。二是内容没有细化。没有根据行业特点和岗位实际具体细化内容,要求干部自律的内容多,有针对性地从制度上解决问题的措施少,对不执行制度或违反制度怎么办,缺乏具体强制性的约束举措。三是作用没有发挥。作风考核及绩效考评结果运用不科学,与被考评单位、个人的利益挂钩不严密。 
   进一步加强干部作风监督与考核工作,要以发展的思路和改革的办法,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才能发挥其真正的作用,才能实现干部作风的进一步好转,才能以党风促政风带民风。一要充分整合资源,完善领导机制。要深化认识,强化责任,把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摆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大局中来谋划,纳入党风廉政建设和行政管理的发展规划,在人员力量配备、工作保障等方面予以统筹安排。尤其是各单位主要领导要切实履行好“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分管领导要按照分工主动承担起工作责任,逐级抓落实。要充分整合党内、党外的有利资源,调动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共同参与,共同努力,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二要加强制度建设,完善保障机制。要切实完善干部作风建设考核办法,科学界定评价标准,尽量做到量化细化,增强虚功实做的可操作性。要增强制度的执行力度,制度一旦出台,就不能有特殊,不能朝令夕改,就要严格遵守、一以贯之,谁违反就要严肃处理谁,真正做到不折不扣,不变通、不扭曲、不走样,确保制度有效落实。三要端正用人导向,完善激励机制。实践证明,良好的选人用人风气,是促进干部作风好转的催化剂,是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的助推器。要完善评判标准,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努力形成弘扬新风正气、抵制歪风邪气的良好氛围。要改进考评办法,把组织考评与群众考评结合起来,加大群众对干部考评的参与力度,继续推行领导干部任前公示等制度,让群众参与监督干部。要建立退出机制,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职务任期暂行规定》和《党政领导干部交流工作规定》,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竞争上岗、双向选择、末位淘汰等措施,形成优者上、劣者下的局面。四要强化监督管理,完善约束机制。要关口前移,完善预防体系,抓好廉政谈话、诫勉谈话、信访监督谈话等制度的落实。要拓宽渠道,完善监督体系,进一步扩大监督的视野和范围,切实做到干部权力行使到哪里、活动延伸到哪里,监督就跟踪到哪里,将党员干部的一切行为都置于党纪国法和社会道德的严格约束之下,确保党员干部始终以清廉务实的作风干事、干成事、干好事。(作者:湖南省嘉禾县纪委 李衍华  )
来源: 中国反腐倡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