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岗位廉能管理工作中的“四不”现象应引起高度重视
风险岗位廉能管理工作中的“四不”现象应引起高度重视
一是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从问卷调查情况来看,有17.8%的干部认为搞风险防控建设是摆花架子,搞形式主义,不会产生实际效益,而产生敷衍应付的态度;有20.5%的干部对廉政风险的认识不足,认为风险岗位廉能管理是跟自己过不去,思想上有抵触情绪;有12.7%的单位和部门认为风险岗位廉能管理是纪检监察部门的事,跟自己单位和部门的管理关系不大,应付了事。
二是工作推进方法不明晰。各单位和部门在工作性质上各具特点,各岗位存在的廉政风险各不相同,因而在具体的工作方式和模式上难以统一。但就目前的现状而言,却是单由纪检监察部门对各单位和部门工作开展的质量和效果进行把关,这显然难度很大。此外,对单位和部门工作质量和成效督促检查、考核评估、工作问责等方面的工作推进方式还不够清晰,容易出现单位和部门之间工作落实不均衡的问题。
三是风险识别查找不精确。风险岗位廉能管理工作的关键环节之一是查找廉政风险。从实践情况来看,查找风险点的难度最大、阻力最大。这是因为:有的同志认为自己思想觉悟高,或者认为自己手中没有什么权力,没有啥风险点;有的认为只要按规章制度办就行了,没必要查;有的认为查找风险点就是公开腐败点,担心查找风险点会给个人带来负面影响;还有的怕暴露“潜规则”等,致使查找出的风险点具有肤浅、雷同、凑数的特征。同时,在查找风险环节,单位和部门过于注重个人自查的结果,其他查找方式流于形式,使得风险点查找不准、不全的问题更为显见。
四是风险防控措施不完善。廉政风险防控是风险岗位廉能管理工作的另一关键环节,它要求各部门对其业务工作所涉及的领域及各个环节认真加以梳理和分解,建立具体的监管制度,明确具体的监管责任,制定切实可行的操作程序或办法。从调研情况来看,一些单位尚未达到要求,制定的防控制度和措施往往太宏观,泛泛而谈,讲空话、大话和套话,以一个措施来解决一批问题,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具体的风险防控措施还有待于进一步细化。
针对以上问题,建议:一要强化宣传教育,提高干部思想认识。干部能否支持并积极参与到风险岗位廉能管理工作中来,取决于大家对风险岗位廉能管理的认识水平和理解程度。因此,要通过扎实有效的宣传教育手段,切实提高大家的思想认识。二要强化岗位职责,明确岗位责任分工。要根据各职能部门和岗位的业务性质和职责要求,相应地赋予其工作任务和职责权限,明确各岗位在处理有关业务和工作时所具有的权力和责任。通过对岗位职责的规范和完善,使党风廉政建设的要求融入每个岗位,做到定岗、定职、定责,实现权力、岗位、责任、制度有机结合,形成完备的岗责体系。三要强化制度建设,丰富工作方式方法。要按照“环节不到位不放过,风险不查清不放过,措施不落实不放过”要求,完善岗位风险识别方法、风险防控措施;要坚持“内控优先,制度先行”的管理原则,逐步建立和完善内控制度建设体系,强化和规范工作制度,完善工作流程和规则。
来源:国家预防腐败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