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工作研究

传承“铁军精神” 永葆廉政本色

传承“铁军精神”  永葆廉政本色
孙国栋


    新四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华中抗日的人民军队,为抗战的胜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全体新四军将士在血与火中,铸就的“铁军精神”,至今仍为世人传颂和学习。这一精神,既是人民军队优良传统的集中反映,也是共产党人优良作风的生动展示,更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鲜明体现。
    今天,我们的党执政走过了63年的岁月,综合国力大大增强,老百姓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随着执政党地位的日益巩固,经济生活的不断富足,部分党员信念缺失,理想淡化,安逸主义,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成为腐败滋生的温床。“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和平年代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最为关注的问题。当前,虽然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已逐步深入人心,但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不足,消极腐败现象尚未全面有效地得到遏制,反腐败斗争的任务仍然很艰巨。盐城是新四军重建军部所在地,新四军在这这里得到了重生、发展和壮大,新四军在盐阜大地上遗留下来的红色印记和红色精神是盐阜人民永恒的记忆、宝贵的财富和前进的动力。今天我们回顾新四军走过的崎岖征程,重温“铁军精神”,尤其是深入了解和不断挖掘“铁军精神”中所蕴含的革命军队和早期革命者们的廉政内涵,对于我们新时期廉政建设,有着较好的指导借鉴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铁军精神”廉政内涵的主要内容
    新四军将士铸就的“铁军精神”,在其的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也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被赋予了不同的精神内涵。
    在北伐时,最初的“铁军精神”主要指的是:英勇善战、不怕牺牲。红军时期则表现为: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为人民翻身解放而打天下的气概。到了新四军时期,它逐渐成熟,“矢志不渝的坚定信念、相忍为国的博大胸怀、秋毫无犯的严明纪律、舍生取义的勇于牺牲、旗帜鲜明的文化抗战和百折不挠的敢为人先”成为新四军“铁军精神”的主要特征。而这当中所蕴含的“信仰坚定、纪律严明、作风清廉、勤政爱民、严于律己、艰苦奋斗”为主要内容的廉政内涵,既是对“铁军精神”的忠实践行,又是对“铁军精神”的不断丰富和发展。
    二、“铁军精神”廉政内涵的重要成因
    “铁军精神”廉政内涵,是在艰难的革命斗争岁月中,不断的积累,探索逐渐形成的,甚至有血的教训和付出生命的代价换来的,其原因大致可分为两个方面:
    1、内忧外患的国情是“铁军精神”廉政内涵形成的历史背景。上世纪初的中国,军阀割据、战乱频频。百姓生活困苦,民不聊生。而1937年卢沟桥事变的爆发,标志着日军全面侵华的开始。国民党政府在正面战场上,难以阻挡日寇凶悍的进攻,引起了民众的竟大不满。尤其是国民党当权者发国难财,只顾搜刮而不顾民生,利用外战消灭和排斥异己异己,更激起内争不息。“前方吃紧,后方紧吃”和“内战内行,外战外行”的讽刺之词,可谓当时社会大众对国民党当局最愤懑的评价。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丢失了富饶的东三省, 民众更为困苦,国民党当局却搭上美英战车,腐化之风更急剧滋长。加之国民党军队中大多都有旧式军队的恶习,军队所到之处往往成为老百姓的“军祸”,军民关系也极为恶劣。人民期盼着廉洁的政府,卫国爱民军队的出现。红军长征后留在南方坚持游击作战的红军和红军游击队改编而成的新四军就是在这样的一个历史背景下,担负着抗日救亡使命而诞生的一支新型部队。这支部队以铁的信念,铁的纪律赢得了老百姓的赞誉、爱戴和衷心支持,也成为了老百姓区别于旧式军队的主要标志,老百姓亲切称新四军是我们自己的队伍。
    2、新四军将士的阶级性是“铁军精神”廉政内涵形成的重要基础。新四军将士基本是由工人、农民为主体组成的,占到部队构成的绝大多数。这时社会的被压迫、被剥削阶层,他们对于社会制度的不均、国民党政府的腐败有着更直接、更深刻的痛恨,他们选择了共产党、新四军 ,成为了这支部队构成的主要力量,在党的领导下,成为了一支有着更高理想与追求的队伍,正如毛泽东评价:“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在这支部队里,官兵一致,上下平等,人人严格执行“三大纪律 十项注意”,新四军土气高昂,所向披靡,成为了日军俱怕,人民群众拥戴的抗日救国军队。
    三、“铁军精神”廉政内涵的几点启示
    新四军培育和铸就的“铁军精神”,同我们党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一样,都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和组成部分。它所蕴含的廉政内涵,同样是“铁军精神”的重要组成,它超越了传统社会的清正自洁的个体表现,而成为新四军的群体风范。他们“信仰坚定、纪律严明、作风清廉、勤政爱民、严于律己、艰苦奋斗”。在新时期,我们党所处的环境和条件虽然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我们仍要大力弘扬革命先辈的崇高精神,加强思想修养,自觉抵御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养成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努力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我认为“铁军精神”廉政内涵,给我们的启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传承“铁军精神”,就是要进一步树立崇高信仰、坚持廉政为民的执政理念。新四军不管处在什么样的艰苦环境,全体官兵对党始终不渝。战争年代,表现为保家卫国,解放人民。党员没有信仰或信仰不坚定,就可能叛变投敌,变节丧志;建设时期,表现为执政为民,提高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党员信仰不坚定,就有可能在大千世界、滚滚红尘中迷失方向,把自己引入歧途,给党的事业和国家利益造成损失。事实证明,信仰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信仰的动摇,是最根本的动摇。当今时代,人们的思想观念日趋多元,共产党员任何时候都要信仰坚定,始终牢记党的宗旨,牢记人民嘱托,确保理想追求的航船不迷航。
    “行源于心,力源于志”。坚守信仰,不能只说在口头上,而是要发自内心;只有深信不疑,才能坚定不移。解决信仰问题,最根本的途径就是从世界观上解决问题。只有注重从思想深处改造自己,在实践中磨砺自己,把信仰之基打牢,有坚定信仰的支撑,才会有明确的奋斗目标,才能保持旺盛的革命斗志和无私的献身精神,才能经得起诱惑考验,排除干扰,专心致志创造一流业绩,铸就事业辉煌。这是“铁军精神”的灵魂所在,也是“铁军精神”给我们最为重要的启示。
    2、传承“铁军精神”,就是要进一步严明党纪政纪,保证廉政制度的贯彻落实。严格遵守纪律,坚决执行命令,一切行动听指挥,是新四军发展壮大、夺取胜利的可靠保证。新四军广大干部战士自觉遵守纪律,只要是党的指示、命令,就毫不动摇地坚决执行。新四军是由南方游击队组建而成,由于长期分散游击作战,养成了许多游击习气。 因此,军部一成立,即从建章立制、严格训练和严格要求。以铁的纪律来约束广大指战员的行为。在战略上,新四军的组建到挺进大江南北,从坚持和巩固敌后抗战实施战略全面反攻,全军上下始终步调一致。抗战胜利之初,中共中央为使国共谈判取得成功,主动作出让步,决定长江以南的苏浙军区和第七师撤往苏北、皖北地区。指战员们虽然舍不得用鲜血换来的根据地,但他们坚决执行命令,7天内,浙东1.5万人,第七师兼皖江军区3万余人胜利地完成北撤任务。由新四军第五师和八路军南下支队等组建起来的中原军区,在李先念、郑位三、王震、王树声的带领下,忠实地执行中共中央牵制国民党军的战略任务,以不足5万兵力牵制国民党30多万兵力长达半年不久,有力地支援了华北、华东和东北的斗争。新四军三师部队,在抗战结束后,坚决贯彻中央部署,历时2个月,徒步途经5省20个市县,行程1500公里,开赴东北。
    新四军特别尊重民众利益,严守群众纪律,即使在极端艰难困苦的情况下,他们宁可自己多吃苦,也决不侵占一点群众利益。他们除遵守三大纪律十项注意外,还专门作出了《关于拥政爱民运动的指示》,颁布拥政爱民公约,在部队上下广泛进行拥政爱民教育,开展拥政爱民活动。各部队还运用连环画、宣传画和说唱等形式,不断对不对进行纪律教育,并派出检查组主动征求地方政府和人民的意见,清理旧案,发现有违犯公约和纪律的,立即进行道歉和赔偿,极大地加深了军民鱼水之情,获得了人民群众的真诚拥护。“吃菜要吃白菜心,当兵要当新四军”,在华中抗日根据地人民中传为美谈。以艰苦奋斗为主要内容的铁的作风,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是新四军铁军精神的外在表现。为使全军指战员进一步继承和弘扬铁军的作风,新四军成立初期,军部即确定以“保持发扬优良传统”8个字为当时8个团的代号,分别代表第一至第八团,依次称保、持、发、扬、优、良、传、统团。
    制度的效力和生命力在于制度的执行力。这同样是我们回顾铁军历史所得出的重要经验。目前,我们在反腐倡廉中,所反映出来的一些问题,有许多不是没有相应的制度,主要是制度落实的力度不够,存在着制度规范多、执行落实监督检查少;实施要求多,认真追究责任少。人们常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有了规矩不执行,也成不了方圆。严格的制度需要认真地遵守,严明的纪律需要认真地执行。再好的制度,再严的纪律,如果不认真遵守和执行,势必成为一纸空文。因此我们在反腐倡廉中,应从多方面入手,增强制度执行力。要增强广大党员干部执行制度的自觉性 ,营造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的良好环境。要认真研究和提高各项制度的实用性, 确保各项制度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管得住人,管得住事,管得住权。
    3 、传承“铁军精神”,加强廉政建设,就是要进一步学习铁军楷模,树立廉洁自律的高尚情操。“铁军精神”是由新四军全体将士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用忠诚和热血共同铸就而成,叶挺、刘少奇、陈毅、黄克诚、粟裕等新四军重要将领,率先垂范,廉洁自律,他们爱兵如子,服务人民,不仅是铁军廉政的代表人物,更是我们在新时期学习的楷模。叶挺,新四军首任军长,在皖南事变中,为了抗日大局,下山谈判,被国民党顽固派扣押。在上饶、重庆和恩施等地囚禁长达5年多,在狱中写下著名的《囚歌》,成为全体共产党人的精神榜样。新四军刘少奇、陈毅等重建军部领导,在华中更是有着许多的廉政故事,至今仍在广为传颂。1941年春,新四军政委刘少奇来到张广乡仓头村的第二天,就到村里访贫问苦,把一户一户的情况记在心里,重点贫困户记在日记本上,将自己暂时不穿的衣服清点出来,点名送给哪几家贫困户,又招呼炊事班送些热饭、粥、馒头、小菜去。他还发动战士替孤苦老人修好房子、发动战士帮助农民刨荒种田,发展生产,这样一来,仓头村的日子慢慢好起来,外出逃荒的人回来了,老百姓由衷感慨:我们要牢记新四军的恩情,跟着共产党走。黄桥战役后,泰县抗日民主政府在海安镇成立。有一次,陈毅同志路过海安,严拒当地政府准备的欢迎午宴,他对当地政府领导说:“江山打下来不易呀!等以后老百姓富起来,我要你掏腰包请我,畅饮一番。到那时,我也请你,现在千万不能穷阔气!这些事情看似很小,但充分体现了新四军廉洁奉公,与群众同甘共苦的精神风范。今天,我们传承“铁军精神”,永葆廉政本色,就是要进一步学习在新四军将士身上,所体现出的廉洁精神和廉洁作风,实现他们当年的夙愿。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优良的党风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巨大力量”,党风廉政建设“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我们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前所未有的挑战,党风廉政建设面临空前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党员干部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和陷阱,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对于保持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实现党的执政使命,维护党的执政安全,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十七大把党风廉政建设放在了更加突出的地位,号召全党要居安思、增强忧患意识,强调“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 回顾新四军的光辉历史,不仅是一部可歌可泣的斗争史,同样是一部廉政勤政的革命史,新四军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以勤政廉政,赢得了民心,取得了最后胜利,众多新四军将士,用他们的实际行动,谱写了一部活活生生的共产党人德典,成为我们今天学习的典范,行动的楷模。(作者单位:新四军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