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工作研究

河北推进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建设

河北推进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建设

  河北省紧紧抓住制约和监督权力这个核心,全面推进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建设,着力构建覆盖行政权力及其运行过程的完整监控链条,逐步形成以行政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建设为龙头,带动国有企业、高等学校、公共企事业单位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建设的新格局,为保证权力正确行使,预防和减少腐败现象,发挥了积极作用。据了解,今年以来,39个省政府组成部门和直属单位共查找出廉政风险点3727个。
  在推进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建设中,河北省紧紧抓住权力行使前、行使中、行使后三个关键环节,探索建立廉政风险评估防范、运行程序化和公开透明、绩效考核、责任追究等机制。
  加强廉政风险评估防范工作,把廉政风险控制好、防范好,从源头上预防腐败。河北省深入查找廉政风险点,通过自查、案例剖析、征求群众意见、集中评议、党委(党组)会议审定等多种方式,找出每项行政权力在运行过程中可能产生腐败的风险点。确定风险等级,依据廉政风险点的多少和权力的重要性、权力行使的频率、腐败现象发生的几率等内容,对行政权力进行廉政风险评估,制定风险等级目录,根据行政权力不同类型,分别制定相应预防措施,逐个提出化解风险的具体办法。
  完善制约机制,减少权力行使的随意性。河北省着力加强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具有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行政监管)职能的省直部门全部建立行政审批大厅;各设区市和162个县(市、区)全部建成政务服务中心,将各部门的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进行归并,统一纳入中心办理。加快建设统一规范的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建立省、市、县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将工程建设、政府采购、产权交易等各类公共资源交易活动全部纳入统一交易市场,强化对招投标活动的监管。据悉,全省确定建设的163个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目前已建成42个,改造升级71个,开工新建50个。大力规范行政自由裁量权,紧紧抓住行政处罚、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审批、行政强制、行政征收等,在全省各级行政机关建立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细化裁量标准,完善执法流程,健全配套制度,压缩自由裁量空间,切实解决违规处罚、执法不公、裁量不当等问题。
  推进权力公开透明运行,使权力在阳光下规范行使。河北省深入推进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厂务公开、村(居)务公开和公共企事业单位办事公开,积极推进重点领域,特别是涉及民生领域的信息公开。今年,36个省直部门公布了财政预算决算。抓好动态公开,省、市、县、乡(镇)各级政府部门在决策重大事项、行使重要权力时,通过干部集体会审、群众代表参与等方式进行公开,接受社会监督。优化权力运行流程,推动权力运行流程再造,特别是对涉及多部门或多层级审批的事项,由一个部门牵头负总责,实行统一受理、统一审核、统一回复、统一发证,最大程度地提高审批效率,减少腐败问题的发生。
  开展政府绩效管理试点工作,强化对权力行使后的绩效考核。河北省在廊坊市、邯郸市两个设区市,南宫市、迁西县、正定县、秦皇岛市山海关区四个县(市、区),省国土资源厅、农业厅、质量技术监督局三个省直部门开展综合试点;在省发改委、环保厅、财政厅、气象局四个省直单位开展专项工作试点,探索建立指标评价体系,不断完善评估方式方法,注重评估结果的运用,为全面评价各部门的职责履行、不断改进工作提供客观依据。(记者 孙东 闫辉)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