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工作研究

聚合新四军廉政资源优势 擦亮新时期反腐倡廉教育名片

聚合新四军廉政资源优势
擦亮新时期反腐倡廉教育名片
赣榆县纪委、监察局


    近年来,赣榆县积极从红色文化资源中挖掘提炼新四军廉政文化内涵,注重基地建设、成果转化、内涵深化,呈现出红色文化与廉政文化交相辉映,老区革命传统教育与反腐倡廉教育“同频共振”的良好局面,有效的提高了反腐倡廉教育的实效性。
    一、依托新四军红色资源,打造反腐倡廉教育基地
    赣榆县是苏北地区红色摇篮,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曾经是鲁南苏北的“延安”。刘少奇、罗荣桓、肖华、谷牧等老一辈革命家都曾在这里战斗过,先后有26位革命先辈建国后被分别授予将帅军衔。依托红色资源优势,我们充分挖掘新四军红色资源的廉政教育元素,将其有机融入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充分发挥红色教育基地的反腐倡廉教育功能。一是加大投入力度,保护革命胜迹。多年来,特别是近几年,赣榆县委、县政府先后投资8000余万元建立修缮素有“中国抗日第一山”美誉的抗日山烈士陵园,占地1000余平方米的抗日山革命纪念馆,“刘少奇故居”、“朱爱周烈士墓”、“小沙东海战纪念馆”等一批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二是提炼廉政内涵,完善陈列设施。为提炼红色资源中廉政方面的生动教材,我们先后派出四组人员分赴全国各地,有目的、有计划地采访了23位当年在滨海区坚持抗战的老将军、老领导,抢救性地制作了一大批革命老前辈的音像资料,征集了数百件革命历史文物和题字、题词。抗日山革命纪念馆以史以时为经,以人以事为纬,以赣榆为主,立足大滨海范围,平面展板与立体展柜相结合,影图显示与文字说明相结合,采用绘画、塑形、实物等各种艺术形象,生动展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前赴后继、英勇抗战的艰苦里程,反映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艰苦朴素、勤俭节约、清正廉洁、一身正气、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情操和思想品德。刘少奇故居依据刘少奇同志1942年从苏北盐阜区来山东滨海抗日根据地检查、指导山东分局工作居住在赣榆县黑林镇大树村农民熊方鹏家旧居原型,多次兴工修缮、扩建、改善了刘少奇旧居的图像、资料、院落、设施等,新建了近2000平方米的刘少奇广场,收集了40余个反映刘少奇同志和新四军战士廉洁修身、鞠躬尽瘁、忠贞不渝、勇于拼搏、服务群众、舍己为人的勤廉小故事和民歌民谣。三是多方联合联动,扩大辐射影响。为了扩大教育基地的影响力,抗日山革命烈士陵园、刘少奇故居、小沙东海战纪念馆等教育基地先后与省内外150余所中小学、大中专院校联系,采用挂牌、签约等方式,共建共育,做到有协议、有计划、有活动,广泛开展廉洁教育活动。2001年抗日山烈士陵园被连云港市委、市政府确定为“全市党员干部教育基地”,2005年被市纪委市监察局评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2007年还被中宣部、国家发改委、国家旅游局等纳入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成为苏北鲁南地区重要的红色旅游胜地,每年有60多万人参观旅游受教育。
    二、弘扬新四军革命精神,丰富反腐倡廉教育形式
    我们注重创新表现方式,拓宽传播渠道,以生动丰富的艺术形式诠释新四军廉洁思想作风,使红色文化宣传活动融入社会各个领域,渗透到群众生活各个方面,全面提升了新四军红色廉政文化覆盖面、渗透力,增强反腐倡廉教育的亲和力。一是开展“红色大宣讲”。加大了对红色资源的挖掘,整理编写了近20万字的抗日山烈士陵园讲解材料,编辑出版了反映滨海地区八年抗战历史5卷100万字的《民族之光》系列丛书,专门编制青少年读物《抗日山革命斗争故事》、《红土清风》,出版了《抗日山诗词选》,制作了抗日山网站,抗日山宣传画册以及音像资料。组织新四军勤廉事迹宣讲。公开在社会上招聘了8名专职讲解员专门负责抗日山烈士陵园的讲解。同时还聘请了30多名退休老干部、老教师等作兼职教员,组成“五老”讲师团,轮流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进入中小学校对广大干群和青少年宣讲新四军勤廉故事。通过他们全面、具体、生动、感人的讲解以及亲身经历的现身说法,不仅吸引本市、县许多单位、社会团体、学校来教育基地接受教育,而且还带动了徐州、临沂、日照等周边地区的干群和青少年踊跃来陵园瞻仰先烈,接受教育。二是搭建红色文艺大舞台。组织县内文艺骨干,对红色歌谣再加工,举办“乡音乡韵乡情”大型民间文艺巡演活动,新编排数来宝、三句半、快板等红色文艺节目,群众喜闻乐见。在全县开展红色歌曲大家唱活动,坚持红歌传唱面向基层、面向群众、全民参与的原则,营造了周周有专场、日日有演出、户户都参与、人人齐传唱的浓厚氛围。积极组建红歌合唱团,其中镇级18个、县机关105个、村级453个、企业1000个,学校合唱团组建到班级。县报、县电台、电视台专门开设了“每期一歌”、“每日一歌”、“红色记忆60年”等专栏,百首爱国歌曲家喻户晓,广泛传唱。建立黄海清风广场,每当夜幕降临,在县影剧院广场伴随着《毛主席的话儿记心上》、《我爱你中国》等红歌旋律、男女老少跳起了自编的红舞,为县城增添了一道亮丽的廉政风景,营造了浓厚的廉政氛围。三是组织红色影片大巡展。把新四军在赣榆县的历史镜头、文学文艺素材,廉政资源开发利用的相关情况,抗日山纪念馆开展活动产生的影响等有机整合起来,拍摄大型电视纪录片《抗日山》。组织《百团大战》、《血战台儿庄》、《贺龙将军》等百部红色经典影片在全县中小学校、社区、农村巡展,在机关单位广泛开展电化教育月活动。
    三、深化新四军廉政内涵,开展反腐倡廉教育实践
    我们将新四军廉政文化建设产生的积极效应转化为党员干部执政为民的工作理念,在生动的反腐倡廉实践教育中,筑牢党员干部的思想“阵地”,使他们牢记宗旨,始终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一是开展宗旨教育明使命。我们在中小学校广泛开展爱国爱家教育,组织中小学生清明时节祭扫烈士陵墓,开展入团、入队宣誓活动,倾听“五老”宣传员讲述抗日战争故事,重温抗战历史,教育他们继承先辈遗志,立志报效祖国;组织新任党员领导干部到抗日山革命烈士陵园进行廉政宣誓,传承先烈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精神,陶冶情操,净化灵魂;在机关党员干部开展勤廉从业格言警句自编自警活动,树立发扬革命传统精神,勤廉做人、勤廉为民,为建设美好家园而努力工作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二是深化典型教育鼓干劲。我们开展勤廉十佳标兵评选,勤廉示范村(社区)评选等活动,举办“我身边的优秀共产党员”大型摄影图片展,集中展示优秀共产党员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中发挥的先锋风采,设立勤廉致富能人榜,开设勤廉致富课堂,开展富民增知工程,通过大张旗鼓地宣传先进组织、模范人物的勤廉事迹,不断赋予红色廉政文化新的内涵和时代特征,使红色廉政文化的精神血脉在延续中充实放大,在全社会树立“以廉为荣,以贪为耻;以廉立身,以勤立业”的新风正气。三是突出作风教育促发展。我们连续6年在全县党员干部中开展以 “清白心、责任心、进取心”、“公信力、执行力、服务力” 、“讲党性、正党风、守党纪”等为主题的作风教育活动,在抗日山举办了“继承先烈遗志,践行八荣八耻” 、“牢记伟大使命,矢志跨越发展”、 “从我做起,拒收红包”大型宣誓仪式,组织全县党员干部开展作风建设大讨论和作风建设承诺,开展作风整治专项行动,在全县领导干部中开展“进基层,办实事,解难题”、“访贫思廉思进”、“三解三促”、驻村帮扶活动等专项教育活动,组织他们走进基层、走进企业、深入田间地头,促发展、促增收、促和谐,赢得群众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