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关长和他朋友的“二人转”
海关关长和他朋友的“二人转”
提到海关,人们往往就会想到缉私人员与犯罪分子如何斗智斗勇。其实,海关除了查私缉私外,还有很多重要的职能。
巨大的权力,失去监督,往往与腐败同行。论资历,江苏省淮安市海关原关长徐兆光可谓是名老海关。自1984年从部队转业后,徐兆光就开始了海关生涯,28年来,他从湛江到连云港再到淮安,从科员到科长再到关长,可谓历经了诸多大风大浪,却一路顺风顺水。
2006年5月,徐兆光从连云港海关副关长调任淮安市海关任关长。刚到淮安这个内陆海关时,他对同事说,自己走过了连云港、湛江两个大海关,都一帆风顺,现在来到淮安这个内陆海关,一定要自律,不能在小河边翻了船。
然而,当他在淮安遇到了陈辉后,两个人的命运从此改写。
一个招呼 地皮立马改变“身份”
2006年6月,刚到淮安海关上任不久的徐兆光,在一次饭局上结识了陈辉。现年30多岁的陈辉,和朋友合伙经营一个小厂,苦于没路子,没赚到什么大钱。徐兆光和陈辉第一次相识,尽管年龄相差悬殊,但两人却谈得十分投机。陈辉的公司与海关职能没什么关联,二人一直保持着普通朋友的关系。
2007年初,经朋友介绍,陈辉结识了南京某保税仓储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刚。刘刚热心地告诉陈辉:保税仓储就是使用海关核准的专用保税仓库存放保税货物,保税货物是指暂时进境后还需要复运出境的货物,或者海关批准暂缓纳税的进口货物。
保税货物必须存放于经海关批准的专用仓库,所有货物的入库或者出库单据均需海关签署。由于仓储公司业务对象都是进出口公司,因此利润丰厚,发展空间很大。刘刚还特意强调,经营保税仓储公司首要条件就是必须有专门的仓储仓库。
刘刚的一番介绍,让陈辉怦然心动。早在2006年,陈辉就在淮安经济开发区购买了30亩工业用地,但一直没什么好项目,土地一直闲着。陈辉当时也得知,一家大型外资企业正在开发区搞建设,他想等这家企业建成后,自己如能开办保税仓储业务,一定很赚钱。自己这块地,正好可以建仓库。陈辉和刘刚商量,希望能在淮安成立刘刚仓储公司的子公司。刘刚满口答应:只要陈辉能通过审批建立保税仓储仓库,就由陈辉负责经营。第二天,陈辉便来到开发区了解情况,没想到碰了一鼻子灰。开发区早已按照有关规定划出了专门地块建设保税仓储,陈辉的那块地不在规划范围之内。没有仓库,仓储公司也就无从谈起。此时陈辉想到了徐兆光。陈辉赶紧邀徐兆光吃饭。觥筹交错中,他将自己遇到的难题告诉徐兆光,请他帮忙。没想到,徐兆光爽快答应,陈辉大喜过望,表示事后一定“重谢”。
第二天上班,徐兆光一个电话打到了淮安经济开发区,他直接对某领导开门见山:“开发区内有一家大型外资企业很快就要开始生产,徐兆光所购地块就在这家外资企业附近,要是将之纳入保税仓库范围,更能符合开发区以后的发展需要,更好地为外资企业服务。”
海关关长亲自出面协调,开发区很重视。开发区引进外资企业也需要海关大力支持,海关关长的意见必须重视,因此作出决定:大力支持在陈辉的地块上建保税仓库。
此后,陈辉一边紧锣密鼓地开始兴建仓库,一边整理成立保税仓储有限公司的相关资料,在徐兆光关照下,淮安海关很快对陈辉申报的公司进行了确认和审核。
到仓库建成投入使用还需时日,为了让公司运转起来,陈辉租用了一家物流园的仓库,以这个租来的仓库申报保税仓库,徐兆光应邀亲自到现场指导工作。在徐关长的直接关心下,租用的仓库也成功通过淮安海关的审批。2007年11月,陈辉和刘刚合资成立的保税仓储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刘刚控股,陈辉任总经理,负责具体业务。
有了徐兆光作为后盾,陈辉的公司业务繁忙,财源滚滚。陈辉心里明白,没有徐兆光的帮忙,断不会有这么来钱的路子。2007年底,陈辉准备了6万元钱和几条名烟,用一个手提袋装着,来到徐兆光家附近,打电话约徐兆光见面。对陈辉的到来,徐兆光心里有数。两人在徐兆光的车里闲聊了一会儿,陈辉说:“上次土地的事情,非常感谢你帮忙,现在公司发展很顺利,今天特意带点东西感谢你。”陈辉将手提袋放在徐兆光车子里,徐兆光客气了两句便坦然收下。
陈辉下定决心要抱牢这棵大树。此后不久,春节来临,陈辉再次向徐兆光奉上2万元现金。
一顿痛骂 全关给予特别“服务”
有了徐兆光这棵大树,陈辉决定迅速扩张公司规模,先后又收购了专做进出口贸易的一家国际货运代理公司和一家报关公司。
货运代理公司主要为进出口企业提供专业的代理报关、报检,代理订仓、运输、仓储等服务,替进出口企业解决进出口货物的运输问题;而报关公司,则专门负责为企业需出口或进口的货物向海关办理货物进出境手续及相关海关事务。
至此,陈辉一人运营三家公司,都与海关职能密切关联。
在海关工作人员眼里,徐兆光和陈辉的关系,比父子还亲。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有时一到下班时间,陈辉便亲自驾车来接徐兆光,有时候,甚至是徐兆光亲自开车载着陈辉外出。而在私下,两人虽年龄相差悬殊,却互以兄弟相称,关系可见一斑。
正是与徐关长的关系,让陈辉的公司在业务圈子里有着绝对的声望,这声望又给陈辉带来了滚滚财源。
有这样一件事让海关工作人员印象深刻。一次,陈辉的公司在晚上快下班的时候,需要紧急出货,但是负责现场查验的海关中层干部杨某却一直联系不上,没有杨某的查验,货物就无法运出。
焦急中,陈辉联想到,在以前的工作中,杨某经常对自己公司提出批评,陈辉由此认为此时联系不上杨某,一定是他在故意为难自己。情急之下,陈辉打电话给徐兆光。徐兆光立即打电话找到杨某,吩咐其迅速查验货物,同时,徐兆光以关长身份严厉批评了杨某,要求其以后必须支持陈辉企业的发展,做好服务。杨某知道了徐兆光和陈辉的关系不一般,此后工作中果真随叫随到,对陈辉名下企业的业务一路绿灯。
这事在海关传开后,大家对陈辉的公司都会给予特别关照。
有一次,一家外资企业要立即出货,需到海关办理相关手续,但当时是节假日,海关工作人员都在休假,无法办理。该企业负责人听说陈辉本事很大,便找到陈辉。陈辉毫不犹豫地揽下这个其他企业根本无法办理的业务,随后立即打电话给徐兆光,徐兆光二话没说,立即安排海关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到单位加班,最终,这家企业的货物得以及时出货。
做进出口贸易的企业闻听此事,纷纷将自己的业务交给陈辉。陈辉的三个公司都不断发展壮大,利润滚滚而来。 来源:检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