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廉政要闻

放下身架,江苏官微努力由“有”到“好”

 
  “江苏政务微博群正式亮相,欢迎关注!总有一个政务微博是你的size!”7月5日早上8时18分,没有任何仪式,江苏政务微博群在新浪悄然上线,66家成员单位进驻。
  按照省委宣传部的计划,在今年9月、11月和年底这三个节点,还将有大量政务官微进驻省级微博群。
  政务微博集群化成趋势
  江苏的政务微博一直玩得不错。截止到今年5月,全省已有3986个政务新浪微博,位居全国第一。加上实名认证的官员个人微博2000多个,我省政务微博数量占全国总量的1/10。
  集群化则是政务微博的发展新趋势。早在2011年,南京就开通了南京微博广场,200多个政务微博齐聚一处,成为政务微博群的首个吃螃蟹者。去年10月, “无锡发布厅”政务微博群上线。徐州日前也开通了“徐州发布厅”微博群,共有86家成员入驻。
  首批入驻省级微博群的,有17个省级账号,除“微博江苏”、“江苏省人民政府”外,有9家厅局和省级国企:省公安厅、国土资源厅、省环保厅、省工商局、省新闻出版局、省气象局,团省委、省妇联、省电力公司。此外6家是省级机关下属民生单位、官方社团官微,如“江苏省高校招生就业指导中心”、“江苏志愿者”“江苏省学生联合会”等……
  9个省辖市的10个官微账号进驻,分别是,南京、苏州、无锡、常州、扬州、泰州、南通、宿迁(两个微博)、徐州。县区共有30个官微进驻。
  地方行业账号有9个。记者注意到,这些账号并不以行政级别考量,全部是富有影响力的 “大腕”官微。纪委一家,乃南京市纪委“钟山清风”,其他都是公安微博,从大名鼎鼎的“江宁公安在线”到常州市新北分局罗溪派出所的“老戴服务站”。
  长期担任新闻发言人培训专家的外交部新闻司参赞邹建华认为,开通政务微博群有利于形成政务微博的合力和“集团效益”,“群”可以克服以前政府网站之间互不往来的弊端,形成政务微博矩阵,通过发布信息、增强相互之间的互动,提高集群效应。
  新浪江苏政府事业部总监龚剑评价到,江苏将官微集纳一处成立微博群,有利于打造一个地区在新媒体世界中的整体形象,这也标志着江苏政务微博进入了系统的规划建设阶段。
  名博是怎样炼成的
  进入江苏微博政务群首页,66家成员单位的最新资讯不断涌入“大屏幕”。在媒体担任政务记者的陈先生很开心,以前他为了及时获得全省各地资讯,必须关注无数单个政务微博。现在只要登录微博群,各地政务资讯就可一网打尽。
  微博集群,固然具有规模效应。然而假如单个微博不具活力,集群也会变成空荡荡的“客厅”。政务微博成功的关键,在于政务性质与百姓需求紧密结合。
  “南京发布”影响力稳居全国政务微博前十名。拥有267万粉丝的“南京发布”,已经成为该市发布权威信息、回应重大突发事件的第一信息来源。“南京发布”总编辑潘涛告诉记者,在喧嚣热闹的微博社会,他们坚守两个“不为”。 不为“排名”:不倚重粉丝数、转评数,注重政务信息的原创数量、传统媒体的引用频度、新闻议程的引导程度;不为“个人”:政务微博的发布者是个人,但不等于是个人微博,不能被个人情绪、观点所左右。
  @江宁公安在线,一个县区级公安微博居然在“全国政务微博影响力”中排名第九。这个微博的两大法宝是“卖萌”和“原创”。“萌”系的语言风格,为“警察蜀黍”网罗了大量年轻粉丝。只会和网友套近乎不是真本事,“江宁婆婆”(网友昵称)的过硬在于大量原创图文。最近南京雷雨频频,微博维护者王警官上街巡逻,一条只发了一半的微博让粉丝们好一阵担心:“江宁婆婆”是不是掉进水沟了——这样的警民关系多么美好! 
  连续两年获得“全国最有影响力政法微博”的徐州司法局12348官方微博,曾经陷入“心灵鸡汤”的转发。该局办公室副主任祝德媛告诉记者,在告别一味追求粉丝和转发量的表面热闹后,司法局主动 “细分”市场,并开通微信,为百姓提供一对一服务。“微博主要对外宣传,以一些面上的方针政策为主,微信以个人服务为主,从两个角度共同服务群众。”祝德媛相信,踏实运用这些新媒体,徐州司法局能在百姓心中扎下根。
  从汇报到传播,官微还需放下身架
  仔细浏览已经入驻江苏政务微博群的66个微博,可圈可点处固然不少,但也发现一些共性问题。政务微博从“有没有”迈向“好不好”,还有不少路要走。
  有些政务微博“不务正业”。“心灵鸡汤”、“百科全书”类内容过多。例如“江苏共青团”微博,最新发送的45条微博中,只有4条与自己的管理范围相关,而且还是转自其他微博。
  微博互动太少,信息更新少。如“海门发布吧”,首页互动全部都是个位数。而相比起基层微博,省级微博互动更少。
  播报内容脱离群众,政务微博办成了政府网站。如“省国土资源厅”的首页微博,国家、部、厅领导活动、会议播报占据三分之一还多;转发内容集中在中国国土资源报官微上,关注点狭窄;新发布的国土政策,只有链接而无解读,缺乏服务意识。
  中国传媒大学媒介与公共事务研究院侯锷分析,以上三种现象究其实质还在政务微博的定位不明确。关键在于领导要转变观念,意识到传播力是极为重要的行政能力,要俯下身去将曾经擅长的汇报变成传播。
  侯锷说,大部分微博管理员并不掌握一手的政务信息,不了解决策过程,领导不充分授权,他就难以发布有用信息,无法和有效粉丝互动。这就要求有整套制度支撑。比如“钟山清风”微博背后,是南京市纪委整个宣教团队24小时维护,支撑各类内容的则是全部纪委系统,有严格的微博回应制度,最快曾创造过微博举报9分钟回应速度。
  “开官微后,最大的启发是党委政府如何放下身段,你端着架子,网民会骂、会取消关注,官微形同虚设。官对民应有这样的‘求粉’意识。” “钟山清风”维护团队的话,应当为所有政务微博所鉴。   新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