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反腐倡廉建设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进行了战略部署,也对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工作指明了方向。改革创新是三中全会精神的核心,也是推进新形势下反腐倡廉工作的基本要求。贯彻三中全会精神,必须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提升反腐倡廉科学化水平为目标,着力构建“五化”联动工作机制,全面建设“廉洁射阳”,为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一、强化氛围营造,推动廉洁教育社会化。廉洁教育是反腐倡廉建设的基础工程,必须采取社会化的方法,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廉政宣传教育的“集聚效应”,夯实反腐倡廉社会基础。完善反腐倡廉“大宣教”工作格局,将廉政宣传教育纳入党的宣传思想工作总体规划,一起部署、一起检查、一起落实。充分发动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廉政教育工作,吸收志愿者,成立“廉友之家”,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宣讲、网络评论、新闻报道、文艺作品创作及表演、亲情助廉等活动。搭建公共学习交流平台,开办“勤廉大讲坛”、“廉政笔会”,举办廉政知识辩论赛、廉政知识竞赛、廉政征文等活动。加强廉政宣传教育阵地建设,开通手机报、政务微博、政务微信,利用互联网、手机等载体构建新型廉洁教育机制,及时发布反腐倡廉动态信息。推动廉政文化产品的创作和传播,通过开办廉政文学沙龙,举办书画、摄影展览,组织廉政诗歌朗诵会、故事会,播映原创廉政微电影、廉政电视专题片、廉政公益广告等形式,发挥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廉洁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在全县形成崇德、尚廉的浓厚氛围,为反腐倡廉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构建长效机制,实现作风建设常态化。“风正,则百官皆守;风不正,则百弊俱生” 。干部作风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长期抓、抓长期,形成常态化推进机制。要以教育常态化促进作风养成,坚持集中教育、日常教育和专题教育相结合,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以制度常态化保障作风建设,完善以目标管理为核心的工作推进机制、以强化执行力为导向的考评和激励机制。以督查常态化推动作风整顿,把事前监督、过程监督和事后监督有机结合起来,通过聘请作风监督员、设立投诉平台,实行电视台、报纸、“12345”政府公共服务平台、政务网等媒体联动机制,着力构建作风问题投诉、受理、办理、落实、反馈、监督“六位一体”的联动工作新模式,动态掌握存在的作风问题,有的放矢推动整改。推进作风管理常态化,实行“台账管理”模式,把单位和个人作风建设、存在问题、整改措施等情况,定期录入电子档案,实行动态管理,跟踪分析、全面准确掌握领导干部思想、工作、作风状况。以问责常态化带动作风转变,对发现的作风方面问题,做到一检查一通报、一问题一剖析、一案例一曝光,坚决治理庸懒散奢等不良风气,坚决纠正和严肃查处违反规定的行为。
三、突出反腐主业,增强惩治腐败刚性化。坚持从严执纪是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重要保证。必须把案件查办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有案必查、有腐必惩。既严肃查办发生在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滥用职权、贪污贿赂、腐化堕落、失职渎职案件,发生在工程建设招投标、市场资源配置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腐败案件,又严肃查办损害群众合法权益、人身权利的案件,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利益。健全腐败案件揭露、查处机制和查办案件组织协调机制,加强与相关部门单位的配合,建立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的工作机制。着力提高科技在反腐倡廉中的作用,加强数字化办案平台建设,利用现代科技资源破解反腐难题。加强对案件检查新情况、新问题的调查研究,探索案件监督管理工作的新途径,建立健全网格化的案件线索管理机制,加强对重大案件的协调、指导和督办,注重办案人员的教育培训,提升依法依纪办案水平,健全专业化的办案人才库,不断提高突破大要案和疑难案件的能力。发挥查办案件在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防体系中的作用,通过典型案例剖析,深入查找体制机制制度和管理上的漏洞、薄弱环节,举一反三抓整改,建章立制堵塞漏洞,转化办案成果,延伸办案效果,促进治本工作的科学开展。
四、注重源头防腐,推进权力监控立体化。“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要按照三中全会关于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制约和协调机制的要求,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实现对权力运行的立体化、多层次、全方位监控,真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要健全完善党务、政务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推进决策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将群众最想知道的惠农政策落实、救灾救济款物发放、公益项目建设、农村“三资”管理等事项,及时通过村民议事、村情月报、公开栏、网站以及新闻媒体予以广泛公开,依法保障人民的知情权、监督权。推进行政审批事项清理,对行政权力进行清权、确权,加大行政收费清理力度,强化目录管理、业务手册、办事指南、网上审批、数据共享、电子监察“六位一体”的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努力建立健全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运用现代科技作支撑,将梳理事项的工作流程、环节、时限、责任主体等,固化到系统程序,确保权力运行“大小有界、公开透明、网上留痕、全程受控”。规范行政自由裁量权,细化裁量标准,固化行政处罚程序,推行说理式执法,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确保执法人员秉公执法。构筑监督网络,把党内监督与人大监督、政府专门机关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司法监督、媒体监督、群众监督等有机结合起来,完善“双代表”监督机制,推动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监督网络。
五、坚持纠建并举,确保制度执行规范化。建立一套务实管用、执行有力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是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根本。精心组织“制度规范执行年”活动,加强培训学习,教育干部牢固树立严格按制度办事的观念,养成崇尚制度、遵守制度、执行制度、维护制度的习惯。着力增强贯彻制度的推动力,推动领导带头抓落实、率先垂范,营造以身作则执行制度的良好氛围。要加强监督检查。围绕“权、钱、人”三个重点,对重点对象、重点领域、重点环节的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违反制度、破坏制度的行为,坚决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坚持把惩处作为保证制度约束力的关键环节来抓,建立自动反应、主动出击、及时查处的惩处机制,促使人人敬畏制度、个个严守制度。注重示范激励,把制度执行情况作为提拔使用、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作为评价干部的重要标准,使党员干部乐于遵守制度、乐于执行制度,力求形成一套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有效机制。(作者系射阳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陈允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