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世相评说

十三匹马为何如此闹心


  一些政府部门和干部在作风上存在的四个“推”现象:一是往上面“推”。面对新事物、新问题时习惯先请示上级部门。二是往下面“推”。遇到管理职责和执法边界模糊情况时,几乎清一色由基层一线兜进。三是往横向“推”。当群众遇到急难愁问题需要“主攻手”站出来时,有些部门却经常退避三舍、礼让三分。四是往本本“推”。看似对照法律法规依法行政、按章办事,实则不是去找干成事的方法,而是找办不成事的理由

  马年伊始,有媒体曝光了闵行区一居民小区附近违章搭建的养马场扰民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一事。经核实,区联动中心先后5次受理并派转相关单位和部门处理,相关部门和单位无一例外都在规定时限内作了答复和处理,但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此事。

  媒体曝光后,相关部门与单位都为自己喊冤,听着似乎也都有一定道理:区农委认为,养马场属体育娱乐项目,而其管辖范围仅限于动物检疫和疾病控制;区体育局、文广局认为,对照现有法律法规,对公司经营马场行为无权作出审批或行政许可;区城管大队认为,饲养马匹属于企业行为,且马匹不属于市容管理条例中明确的“鸡、鸭、鹅、兔、羊、猪等”家畜范围内,同样无权进行管理和处罚。这些部门都不约而同请示了上级,而且都得到了肯定的答复。而区拆违办、区规土局、虹桥镇对涉及的违法建筑问题的处理,则因为拆违必需的法定程序,所以历时4个多月后方才实质性启动。庆幸的是,目前该养马场饲养的13匹马最终得以全部迁出本区,周边居民也终于摆脱长达数月的马嘶恶臭。

  这件事对于整个闵行来说,可能算不上是头等事和要紧事。然而,每每想起事情的解决过程,却让我如鲠在喉。从这一事件处置过程来分析,至少折射出我们一些政府部门和干部在作风上存在的四个“推”现象:一是往上面“推”。面对新事物、新问题时习惯先请示上级部门,在得到认可的答复后,不是去想自己还可以做些什么,而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二是往下面“推”。政府工作经常提到“条块联动、以块为主”,一旦真的遇到管理职责和执法边界模糊情况时,几乎清一色由基层一线兜进。三是往横向“推”。当群众遇到急难愁问题需要“主攻手”站出来时,有些部门却经常退避三舍、礼让三分,心里盘算着最好让其他部门唱主角,自己唱配角。四是往本本“推”。看似对照法律法规依法行政、按章办事,实则不是去找干成事的方法,而是找办不成事的理由,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这四个“推”犹如四堵冷冰冰的高墙,生生地在群众百姓和政府部门间设置了令人心寒的隔阂。

  “知屋漏者在宇下”。群众对冷暖甘苦感受最深刻,对民生问题最有发言权。我们常说,群众工作是我党三大法宝之一,就是因为我们的党来自于群众,服务于群众,和群众有着深厚的感情。这种感情是在密切联系中不断积累和培养起来的。倘若我们的干部遇到群众急难愁问题绕道而行,碰到矛盾上推下卸,需要沟通文来文去,长此以往,群众对我们的感情势必会逐渐淡漠。倘若违章搭建的养马场长时间存在于我们自己或亲人家的门口,每天发出恶臭阵阵和马嘶声声,我们会怎么看?

  闵行的“大联动”一直以来是我们创新社会管理的品牌和为民排忧解难的热线通道,成立之初就承载了群众的信任和百姓的期待,三年多来先后办结了15万多件市民的来信来电。就在去年,在各职能部门和街镇的共同努力下,有效化解了11495件群众关注的超时未办结积案。然而,当习惯于百姓每天大量来信来电投诉时,当习惯于百姓合理的和不合理的诉求交织存在时,一些部门的责任意识却还是停留在循环接单、派单的简单流程上,停留在“二传手”、“副攻手”的角色上。养马场事件的发生,一方面说明我们的工作机制还不够完善,另一方面也让我们看到政府部门管理责任还存在失位、缺位。

  社会在不断进步,新形势下的社会管理日益多元化、复杂化,很多顽疾和难题的破解找不到教科书式的答案。我们的职能部门和干部不仅要有创新社会管理的意识和思维,更要有跨前一步、勇于担当的气魄,在敢闯敢试的社会管理实践中,摸索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如果没有对群众的真切感情、没有强烈的责任意识,担当就会是一句空话。当然,担当要摒弃患得患失,要勇于冒点风险,要学会多谋善断。

  近段时间,网络上、媒体上都流行讨论“时间去哪了”,我觉得对我们的党员干部也可以套用一下。“时间去哪了”是对为民履职能力和工作效果的真实拷问:是不是把时间都用在了为百姓俯首尽职上?有没有把心思都花在为民生精益求精上?能不能走到群众中间,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去动脑筋、想办法做到群众满意?这些问题,应该成为政府部门和党员干部经常性的扪心自问和自我反省。

  全心全意为百姓谋福祉,广大的党员干部还有很多的路要走。期待我们一起共同努力,用实际行动为群众交出一张合格满意的答卷。
  来源: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