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百家诤言

要闭门思过更要开门纳谏

    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查找问题进行整改是关键。查找问题就是“照镜子”,整改问题就是“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 “照镜子”是“正衣冠”、“洗洗澡”和“治治病”的前提。因此,如何“照镜子”非常重要。
    我们怎样“照镜子”?是闭门思过还是开门纳谏?自我查找问题非常必要。反省、思过是避免昏馈、拒绝平庸的必然路径。反省、思过是发自内心的,因而是改过的内在动因。但是,由于人的天性,自我的反省、思过必然受到制约而不能彻底。对于一个部门、单位来说,更要受到政治、经济等社会因素的制约。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知人者众,而自知者寡。因此,我们提倡思过而不闭门,闭门思过很容易导致自我欣赏,对一些瑕疵搽脂抹粉,然后自我陶醉。我们怎样“照镜子”?开门纳谏方能照出“真我”,就是在“照镜子”时让别人来评头论足,照一照X光,再来个CT、彩超,把自己的五脏六腑查个遍。
    我们怎样开门纳谏?是把问题找准、找实、找全,还是走走过场,交过牌场。首先,开门纳谏要开门,要有畅通的渠道。通过征求意见箱、门户网站、接待上访、座谈走访接受批评监督都是很好的渠道。其次开门纳谏更要深入基层。开门纳谏本身就是联系群众的一种形式。我们提倡和要求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走下去,到本部门的一线去,到办事的窗口去,到服务对象和群众中去,才能真正听到改进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最近,我们盐城市的领导作了好榜样。3月份,盐城市委常委、党员副市长开展了行风体验活动,当一当办事群众,做一做服务对象,深入到基层一线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真听声音,听真声音。这样做,才是真正的开门纳谏。再次,开门纳谏要有制度机制做保障。从人性的角度讲,没有一个人喜欢接受批评,那怕是君子乃至“圣人”,任何指望一个人、一个单位时时处处都能接受批评监督的想法,都是幼稚的。越是领导干部,权力越大,所受到的诱惑越多,被腐蚀的机会就越多;越是领导机关,职权越重,工作失误造成的损失就越大。因此,越是领导干部,越是领导机关,越要从机制上保障多接触群众、多接触基层,越要从机制上保障时时处处接受批评监督。这方面理想的机制应当是:使群众和服务对象能够以最方便的方式和最快的时间提出批评、实施监督,并能够得到回复。
    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需要闭门思过,还要开门纳谏,更要畅通开门纳谏的渠道,更要有保证开门纳谏的机制。一个党员如此,党员领导干部如此,一个单位如此,领导机关更是如此。(市纪委第二党支部  季志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