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的“老实干事清白为官”有多难?
新华网郑州5月10日电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在河南考察时强调,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继续处理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的关系,深化改革,发挥优势,创新思路,统筹兼顾,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习近平强调,事靠人为,事在人为。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是我们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务必把加强道德修养作为十分重要的人生必修课,自觉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老老实实向人民群众学习,时时处处见贤思齐,以严格标准加强自律、接受他律,努力以道德的力量去赢得人心、赢得事业成就。各级党组织要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监督,用好选人用人考德这根杠杆,引导党员干部堂堂正正做人、老老实实干事、清清白白为官。
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选人用人问题。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提出了“好干部”的五条标准: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十八届三中全会也对干部任用制度改革进行了安排,不以GDP论英雄的科学考核标准也正式实施。
全面深化改革,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当然需要一支高效、廉洁的干部队伍,需要一支“堂堂正正做人、老老实实干事、清清白白为官”的干部队伍。
做人、干事、为官,怎么做?怎么办?怎么样?习总书记用一段朴实而简单的话语,真正道出了其中的精髓,很值得广大干部队伍深思。然而,看起来简单,理解起来也不难,不过想要真正的践行,还是挺不容易的。
在现实当中,有的官“立不起来”、“正不起来”,起码的、基本的做人都做不到,甚至于道德沦丧到了极致,让人不可思议,象那一些包N个二奶、有N套房,与民争利,殴打百姓,何以称得上“堂堂正正”。
而在干事方面,也做不到“老老实实”,惯于投机取巧,乐于钻营,谋事、想事、干事的心思,远远不如“谋人”之心机。
清白为官,简单来说就是“廉洁”。这应是为官的最基本要求。可讽刺的是,却似乎成了当前为官的最高标准,想要按照党纪法规来做到廉洁,还真是不容易。曾经原长沙学院党委书记说,如果以中纪委规定衡量,很多人都是罪犯。而按照一些人的“当官发财”理念,如何利用权力谋取私利,攫取钱财、享受生活,已然是一些官员堕落成贪的必然。
因此,习总书记看似简单却内涵丰富的几句话,有多少官员能够听得懂、听得进,从而做得到呢?
从每一名官员自身做起,到我们的制度改善,也许都承担着十分重要的任务。一是要解决“权钱至上”精神信仰的问题。当前,中国人普遍存在精神信仰缺失的问题,但是对于权力和金钱却信仰到了极致,官本位的思想、金钱至上的理念,成为一些官员心中的支柱。什么为人生价值、为人类、为国家、为社会,都只是一片浮云。这样的信仰也要从全社会做起,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一种主流。
二是要解决老实人吃亏的问题。这不仅仅指官场中的老实人,还有广大社会中的老实人。我们不能让那些投机取利、耍小聪明、钻政策法律空子甚至于违法违纪违德的人得势得利,可现实往往就是那些投机耍滑、搞非法活动的人发大财、有地位,这样的情况又如何激励老实人的市场了。所以往往在批评或是责怪某人时,就说其“太老实”了。解决社会信用体系、完善法治、改革干部任用制度等等,都是十分重要的。
三是要解决预防腐败体制的问题。不仅仅是要打老虎、拍苍蝇,更重要的是要建立清官生存的制度环境,不要让清官成为一种孤独、一个异类。只有始终坚持“零容忍”的预防腐败体制,不要有让腐败分子任何长大或侥幸的机会,才能真正做到清者的空间。
官民之间的信任点在哪里突破,全社会的道德信仰体系从哪里破题,习总书记的三句话已经点到了实质,每一名官员如此,而所有的人们也应该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