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途的“老马”——新沂市农机局原局长马树刚腐败案剖析
马树刚,男,1958年出生,江苏新沂人,新沂市农机局主任科员,此前曾任新沂市港头镇党委书记、北沟镇党委书记、农机局局长,2012年1月改任正科级非领导职务(离岗退养)。2013年9月15日,马树刚因犯受贿罪、滥用职权罪被新沂市人民法院一审判处有期徒刑17年;2013年12月19日,徐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驳回马树刚的上诉请求,维持原判。
2012年岁末,已经离岗退养的马树刚被纪委“两规”的消息传出后,在新沂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凭借着自身的努力,马树刚从一个穷苦农家孩子,一步步成长为领导干部,本应功成身退、安享晚年,却不曾想沦落到这样一个下场。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剖析马树刚案件,追踪马树刚从穷苦农家孩子走上领导岗位,后又沦落为囚犯的蜕变轨迹,可以给大家很好的警示。
心态失衡下自甘堕落
出身农家的马树刚,通过自身努力成为恢复高考后第一批考上大学的天之骄子,大学毕业后又顺利地进了新沂县委机关(后改为新沂市)。那时的马树刚,学习勤奋刻苦,工作扎实忘我,以积极的工作态度和优秀的工作业绩,赢得了群众的肯定和组织的信任,从新沂县党史办办事员逐步擢升为县委办副主任、新沂市经委主任、港头镇党委书记。
然而,在多年的坚守之后,面对金钱的诱惑,马树刚的思想开始发生变化。2002年初,马树刚调至经济比较发达的北沟镇任党委书记。上任之初,人们还能看到他走访群众、实地调研的实干形象。但不久之后,看着身边的一些人出手阔绰,穿名牌,坐好车,马树刚的心理开始逐渐失衡。
“为别人办事,别人送的好处费不拿白不拿”。此时的马树刚为了满足自己对灯红酒绿的奢侈生活的向往,给自己找了这样一个收钱的理由。2004年2月,他就迎来了第一个行贿者——北沟镇建筑站站长陈某某。当时正值建筑站改制,陈某某到马树刚办公室汇报工作时,向马树刚提出建筑站改制时给他关照一下。临走的时候陈某某拿出一个装有5000元现金的信封,放在茶几上。马树刚推辞了一下就收下了。在建筑站资产核算时,陈某某再次给马树刚“表示”了5000元钱。收了钱之后,马树刚不遗余力帮助陈某某以最少的成本收购镇建筑站。在这件事上,马树刚尝到了甜头。
退失底线后膨胀升级
思想上的放纵,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的膨胀,为马树刚最终蜕变成腐败分子埋下了祸根。
2004年下半年,北沟镇的马陵土地整理项目被上级部门批准实施。李某某找到马树刚,让其帮忙承包该项工程。马树刚看到了捞钱的“商机”,直接插手该项工程招投标,帮助李某某顺利地拿下了该项工程。事后,李某某拿着20000元现金到马树刚家中表示感谢,这次,马树刚也没推辞就收下了。此时,马树刚的人生观、价值观逐渐扭曲。
2005年春节后,马树刚得知自己即将调离北沟镇,想到帮李某某揽到了这样大的工程,再向他要点钱也是小事一桩,便主动打电话给李某某,以争取上级领导对该项工程的支持为由,让李某某准备30000元钱给其送礼。马树刚拿到这30000元钱后,全部留下据为己有。此时,马树刚从忐忑不安地收受红包到主动索贿,从刚开始时的扭捏作态到后来的心安理得,一步步地在犯罪的泥潭里越陷越深。
就这样,从被动收受,发展到主动索要;从不插手工程建设,发展到直接干预,马树刚渐渐背离了一名党员领导干部应有的党性原则和理想信念,他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严重蜕变,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利当作为自己敛财的工具。
逢年过节间来者不拒
欲望之门打开之后,在马树刚的眼里,逢年过节便成了他的好日子,他开始欣然接受别人的送礼。这时,马树刚的欲望就像洪水一样,节日收受的礼金已经泛滥,以至于几百元的礼金他自己都记不清了,当然也不会把这些人放在心上。
马树刚担任北沟镇党委书记期间,镇建筑站项目经理陈某在过年前送礼最多,在2005年春节送了10000元。对这样的下属,马树刚当然不会亏待,在换届选举中极力推荐陈某担任北沟镇某村党支部书记。调任农机局任局长后,马树刚对待送礼者从来没有拒绝,这让一直想升职的下属许某和马某看到了机会,过年时分别送了10000元购物卡和15000元现金。马树刚把钱收在自己的腰包里,同时也把他们的事放在心上,在职务晋升方面想方设法给许某和马某提供便利条件。
马树刚作为单位“一把手”,在公务采购中自然是他一个人说了算,逢年过节给他送了钱的人就会得到他的照顾。马树刚担任农机局局长六年时间里,逢年过节共收受某酒店经理吕某某贿赂款共计人民币81000元,七次收受酒水经销商李某某贿赂款共计人民币70000元。当然,新沂市农机局的公务接待便全部安排在该酒店,全部采购该经销商的酒水。
对于农机局的业务对象,马树刚更是不会放过。他先后八次在节前收受新沂市某公司总经理王某贿赂款共计人民币170000元、超市购物卡20000元,在任职期间马树刚积极奔走,为该公司在农机补贴方面谋取利益;2009年中秋节前徐州某公司董事长包某某送给马树刚12000元现金,马树刚极力为他们的农机产品宣传推广和销售提供帮助;2010年春节前山东寿光某农业设备公司业务经理杨某送给马树刚20000元礼金,马树刚便利用职务便利,努力帮助该公司在新沂销售大棚卷帘机。
权力寻租中欲望失控
在私利的驱逐下,马树刚身陷腐败“泥潭”难以自拔。作为新沂市农机局一把手,马树刚掌握着单位的绝对权力。在资产处置和工程建设方面,他更是以权力为筹码,竭力谋求自身经济利益。
新沂市农机局下属单位有一些门面房,多年来一直对外出租,正是这些租金解决了部分农机下岗职工生活待遇。但是马树刚却没有得到什么好处。在筹集资金建设新农机服务中心时,马树刚就在琢磨着要把门面房卖掉,也为自己捞点钱。为了能找到一家可靠的拍卖公司,马树刚可谓是煞费心机,由副局长王某(另案处理)牵线搭桥把拍卖业务交给徐州某拍卖公司。这家拍卖公司从利润中拿出30000元送给了马树刚和王某。但马树刚并不知足,认为该拍卖公司靠他的支持赚了大钱,又安排王某向该拍卖公司索要了60000元。
建设农机服务中心时,马树刚再次寻找捞钱的“合作伙伴”。这次他想到了比较“仗义”的马某某,马树刚对马某某的印象是:人实在,重感情,够义气,又和自己是远房本家。几次商量后,在马树刚暗箱操作下,马某某通过挂靠一家建筑公司拿到了农机服务中心的建设工程。工程结束后,马树刚让马某某出资给自己盖四间平房。懂得投桃报李的马某某想也没想就答应了。马某某不愧是马树刚看中的人,不但没收四间平房的工程款,而且写了张收条交给马树刚,以防有人调查。
然而,狐狸终究会露出尾巴。马树刚没有想到,建立在金钱、物质等私利之上的攻守同盟根本不堪一击,正是他相中的马某某很快就向调查人员交代了行贿的事实。
离岗退养前能捞就捞
2011年,即将改任非领导职务(离岗退养)的马树刚非常失落,想到自己离岗退养后即将失去权力,于是,马树刚把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定位在拥有更多的物质财富上。
在这种这种心理支配下,马树刚对自己手中的权力进行了开发,去赚取“既实惠又安全”的大钱。于是,马树刚开始上演了一幕离岗退养前疯狂敛财的丑剧!
2011年下半年和2012年初,马树刚在离职前疯狂敛财,指示并伙同下属大肆套取国家财政补贴,并通过各种途径将部分补贴款占为己有。经法院审理查明,2011年10月,马树刚以单位向上级领导送礼为名,安排下属将秸秆还田资金转入他人账户,后被其实际占有139300元;2011年11月,马树刚使用已领取的会议室装修收据、个人花销的发票、为其侄女买空调的提货单,从插秧机补贴资金、秸秆还田资金中套取人民币79780元;2011年12月,马树刚持个人开支的票据,从江苏省科级入户项目资金中报销人民币40000元归个人使用;2012年1月,马树刚安排下属将插秧机奖励资金80000元转到其个人账户,并将其中16000元分给下属。
东窗事发后后悔莫及
在马树刚被移交司法机关处理前,他禁不住流下了愧疚、悔恨的泪水。人活着是为了生活快乐幸福,马树刚却把生活当成了捞钱的战场。有了贪婪欲望,他就永远体验不到真正的幸福,永远只会追求更多的金钱,在恶性循环中耗尽生命之能。忏悔时,马树刚曾这样向办案人员说:“我曾以为财富能使自己幸福,没想到成了没有自由的最不幸福的人。”
在拜金主义思想的支配和影响下,金钱左右了他的价值取向、思想行为,使他失去了宝贵的自由。马树刚忏悔道:“由于当时这种病态心理,疯狂的贪欲让自己陶醉其中,认为自己做的巧妙,遮的严实,现在回想起来那都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自掘坟墓。”每个人都希望拥有幸福,但拜金主义不会给人带来幸福,只能使人走向贪婪。贪婪的人永远不满足,因此,可能抢占、囤积了许多财物,但精神永远是空虚不幸福的。
一个曾经受党教育多年的党员干部,如今却成了人民的罪人。贪欲让马树刚身陷囹圄,毁掉了他大半生的积累。忏悔到最后时,马树刚情绪失控,号啕大哭。他说,由于自己没有抵挡住金钱的诱惑,成了一名可耻的贪官,深感愧对党和人民的培养和信任。工作没有了,退休金没有了,脸也丢完了。
马树刚在调查人员面前痛彻肺腑的忏悔,或许能使那些权力在握而无视小节的领导干部及早算清楚人生得失账,切实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