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酒后互殴”的重点不在细节出入
近日,一篇题为“云和县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酒桌酒后互殴”帖子出现在天涯等论坛。其后,帖子虽被迅速删除,但部分内容流传开来,并在微信朋友圈疯狂转发,成为丽水当地热议的话题。官方回应,是打了一耳光,但许多细节与实际有出入,酒后互殴属谣言。(6月4日《现代金报》)
一帮领导“与众多美女在酒桌上大吃大喝、花天酒地”,还发生“酒后互殴”,不论真实与否,发帖的用意、围观者的愤怒,都是将其指向腐败的“举报信”。那么,官方应该回应的,除了“酒后互殴”是否真实之外,更重要的就是给公众一个交代:究竟有没有腐败?现在,官方承认“打人属实”,而否定细节的真实性,显然是在避重就轻。
事情发生在4月26日,政府到现在才回应,即使酒后互殴确属谣言,也已经让政府的公信力深受伤害了,更会让人怀疑,是不是已经内部妥协“善后”,才以回应来糊弄公众。“当时吃饭的地方又没监控”,记者采访当事人,当事人却要记者去找县委宣传部。隐隐约约似乎透露出了信息:查缺补漏已经梳理,攻守同盟已经形成!
即使事情真的只是“打了一耳光”,没有酒后互殴,那么,是否就可以到此结束了呢?酒水是办公室是主任自带的,费用是县委书记自己掏腰包的,如果不是网上的帖子,真相是否会如此,则是另话。饭局的起因是“书记觉得下属工作比较繁重且辛苦,想慰问下他们”,本意虽好,但“繁重且辛苦”也是本职工作,如果这种“慰问”成风,是否会演变成“江湖主义”呢?饭局安排在周六,非工作日,书记请客,不得不去,不知这算不算官僚主义?
整个社会提倡节俭、反对“四风”,现在可以肯定的是,饭是吃了,酒是喝了,至于是不是“大吃大喝”的享乐主义、奢靡主义,还真相不明。但是,作为共产党员,作为人民的公仆,制造这方面的嫌疑,都是不应该的。更何况把就餐地点选在人武部食堂,造成食堂工作人员非工作时间加班姑且不论,将吃喝转移到内部,无论怎样,县委书记都不应带头。
即使只是一记耳光,那记耳光的真相究竟是什么呢?如果仅仅是工作分歧,为何当事人“自始至终都不愿多说”呢?何况建设部门本身就是一个腐败多发的领域。更吊诡的是,作为一封腐败的“举报信”,当地纪委至今却无动于衷,而改由宣传部来回应,这不是纪检部门的失职失察呢?满城风雨的帖子,纪检部门不知道的可能性是很小的,那么,无动于衷是不是另有隐情呢?
官员“酒后互殴”的谣言背后,可能还藏着见不得人的秘密,也许,这只是一种杞人忧天。但是,官方的冷处理,避重就轻,却越发给人“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感觉。要消除公众的疑虑,要还官员们“清白”,事情就不应该到此为止。无动于衷的当地纪检部门,显然已经公信力不够,那么,就亟待上级纪检部门的介入调查,也希望有“深喉”及时“爆料”,更希望舆论监督紧紧跟着,别让这个新闻“烂尾”。(郭文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