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百家诤言

机关作风建设“动力贫血症”现象亟待重视

    一个好的作风,就是一面旗帜,就是正能量。当前,全党上下正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作为机关干部,更应走在作风建设的前列,结合学习教育实践活动认真查找自身“四风”方面存在的问题,深入剖析,全面整改。

    当前,机关工作作风上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机关干部工作纪律不强、工作作风不实、工作热情不旺、工作劲头不足、工作动力不大,工作要求不高,表现为典型的“动力贫血症”。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主观思想上存在被动。有些人长期在机关工作,过惯了按部就班、老调重弹的稳定日子,平时不注重加强学习和世界观的改造,养成了拖拉懒惰的工作作风,组织观念淡薄,组织纪律松懈,利字当头,过多地考虑计较个人得失。有的对工作心不在焉,人在曹营心在汉,上班时间擅离职守,拿国家的工资,做自己的生意,办自己的产业,富自己的小家,直接影响了机关工作的秩序,败坏了机关工作风气。二是体制机制存在弊端。由于机关工作人员大都是行政、事业编制,属吃“皇粮”人员,吃的是大锅饭,端的是铁饭碗,坐的铁交椅。工作上做多做少一个样,工资上做好做坏一个数,认为“做不做一个数,好不好十五号”,甚至认为不做事不惹事,多做事会惹事,对待具体工作能躲就躲、能溜就溜。三是管理考核上存在疲软。机关工作忙闲不均,苦乐不平,做事的人是少数,议论事的人是多数,工作上没有紧迫感危机感,没有目标追求,没有精神寄托。有的机关人员在一个岗位十几二十年不变,工作年年打不开局面,但仍然稳坐钓鱼船,可谓是“铁打的军营不动的兵”,严重影响并挫伤了想干事者的积极性。

    机关作为政府的一个窗口,作风建设无小事,作风建设没有“淡季、热季”之分,必须持之以恒地抓下去,达到治标治本有效结合。

    一、强化从选人用人上加快作风转变

围绕“讲党性,重责任,强本领”这个主题,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进一步严格干部选任标准,大胆选用善于谋划发展的干部,善于抓落实的干部,能干实事业绩突出的干部,群众公认的干部,使用人导向和干事创业导向统一起来。通过创新用人标准,堵死“熬官”、“混官”、“跑官”的口子,敞开各类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路子。要加大干部“出口”力度,对作风不良、群众反映大的干部,采取诫免谈话、行政处分、党纪追究等方式给予严肃处理,形成正气上升、邪气无存的良好用人导向。  

    二、强化从领导带头上加快作风转变

    要善于发挥领导这个“龙头”的导向作用、带头作用和示范作用,努力做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的典范,做勤奋好学、调查研究的典范,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典范,做坚持党性、坚持原则的典范,做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典范,形成作风建设群众看干部、干部看领导,基层看机关的局面。

    三、强化从运作机制上加快作风转变  

    一是作风导向机制。狠抓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生活作风建设,倡导形成良好的学风、文风、会风、政风和行业风气。二是作风激励机制。坚持抓两头、促中间,对作风建设好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肯定表扬,对作风涣散单位和个人给予通报批评。三是作风监督机制。建立由纪检监察、组织人事等部门组成的作风建设监督机构,定期开展明查暗访,实行黄牌警告和诫免谈话。四是作风考核机制。将作风建设纳入干部考核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范围,实行一票否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