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世相评说

“微笑官员 ”缘何遭口诛笔伐

    日前,一张浙江义乌工业园区官员笑对跪着哭诉村民的照片成为网络热点。据报道,义乌张浒村的村民因不满政府瞒着村民,将原安排给村民做旧改安置的土地卖掉,向园区政府讨要说法,义乌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的中层干部赵品茂面对80岁老人下跪哭求,不但无动于衷还笑容灿烂。对此,义乌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称当时有村民跟这位官员打招呼,“他礼节性微笑回应”。2014年7月16日《南方都市报》 
     近年来,这种招致群众诟病的“微笑官员”屡屡有之。“因笑惹祸”最著名者当属陕西省安监局长杨达才。此君因在导致36人遇难,2人重伤的车祸现场面带笑容而引发公众批评,网友气愤之余开始人肉搜索,结果真的从这位官员身上“搜”出了大量名表,这直接导致了杨达才的落马——可谓一笑丢官。 官员也是人,也有人之常情,在某种程度上,表情只是官员的“私事”。而且,“微笑”的原因有时很复杂,有特殊的情景,从一个微笑或许也并不能说明什么。更何况,表情只是面具,并不代表其个人品质,并不能仅凭官员现场一张笑脸而认定一位官员的优劣,如孟子所言:“恭俭岂可以声音笑貌为哉?” 但其实,公众所质疑的并非仅仅是官员笑容,而是这些官员笑的不是时候 ,笑得不合时宜。我国有句古话,叫做“有人有殇,不歌于侧;人有喜,不泣于旁”,这是最底线的世故人情。在公众眼中,官员就是政府的代表,其出现在灾难或事故现场,就不是代表他个人,就责任管理好自己的一言一行,其中当然包括面部表情。他们应该想到,在这些特殊的场合不恰当的言行,有可能会给当事人进一步造成伤害,给公众传递了一种漠视灾难和困苦的印象。 而且,官员是人民的公仆,和人民是鱼水关系。如果一个官员真的把自己当成人民的儿子,与人民息息相关,血肉相连,那么在人民群众受苦受难时,应当感同身受才是正常的反应,怎么还能笑得出来?就像赵品茂面对下跪的如果是自己80岁的母亲或亲人,他还能笑出“礼节性微笑声吗? 公众不是不容许官员笑,而是希望看到官员对公众有真感情,在乎的是官员表情背后,对生命、对民众的态度。这些官员不合时宜的笑,透出其面对人民疾苦,重大灾难的麻木不仁,是无视人民、轻视民心的公仆心的缺失。他们笑得群众心酸,笑得群众心寒, 与“情为民所系”的公仆身份不符,受到人们的口诛笔伐也在情理之中。 作为一名官员,一名公仆,其言行举止在群众眼里,代表了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在公众场合,应该注重自己的言行,做到言行有度、举止规范,全力以赴地塑造好自己的良好形象,让不幸的群众感到温暖,让群众看到政府的一种态度。当然,要做到这一点不仅要严以律己,更要我们的官员切实树立公仆意识、宗旨意识,才能在生命面前,在群众面前,由内而外散发出一份责任感和公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