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百家诤言

“三大书记”何以“带病提拔”到副省级?

        安徽省政协副主席韩先聪,7月11日被带走接受组织调查,16日被免职按程序办理。至此,这位在家乡安徽工作了将近40年、从未离开过的“老安徽”,其政治生涯结束了。不过,韩先聪从一位民办教师升到副省级高官,不仅令同辈人羡慕嫉妒,而且在官场也令人刮目相看(当然,安徽的朱元璋是从和尚当上皇帝的,另当别论)。其升迁“秘诀”是何?还得从他的三个绰号谈起。

        绰号之一:“韩大嘴”。1999年8月,韩先聪农业厅党组成员升任安庆市委副书记,2001年2月任安庆市长,从此掌舵一方;2003年4月至2008年2月,任安庆市委书记。安庆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清初至民国期间一直为安徽省府、全省政治和文化中心,历史上名人辈出。在很多当地人看来,“没有安庆,便没有安徽”,经济名列安徽前茅。然而,韩先聪在安庆工作了9年,主政7年,却使安庆的GDP增速跌到了谷底,成全省倒数第二,而且使安庆与皖江城市带的发展高潮失之交臂。其原因,就是这位书记不思进取,碌碌无为,只知高谈阔论、放空炮,却不实干,“韩大嘴”的绰号也由此而来。按说,这位“空谈误国”的书记应该问责,就地免职,或者降职任一般干部,以免再因其只说不干而误一域。然而,不仅没有问责,反而易地为官,主政滁州。可谓空谈福至,不干官升。这种用人上的弊端,虽然令人痛心疾首,但谁也无力回天。而且在我们的“革命队伍”里,类似“韩大嘴”这种空谈型、作秀型、表演型领导干部大有人在。尽管我们一再强调并写进文件,要重用老实实干的干部,但仍然是以“空喊主义”反对“空喊主义”,仍使许多空喊者直步青云,实干者“赍志而殁”。

        绰号之二:“韩大锤”。离开安庆之后,韩先聪又赴地处安徽“东大门”的滁州市任市委书记。也许是吸取了安庆的“教训”,在滁州,韩先聪执政风格发生巨变,从“极度保守”转向“极度激进”。韩先聪下车伊始就推出了“大滁城”规划。即以滁城为核心,以全椒、来安和南谯区的乌衣镇为副中心,以琅琊山风景区为依托,一核心三个点,后设一个风景区,称为“131”发展布局,向东南方向呈扇形展开。而且亲任“大滁城”指挥部政委,采取“兵团式作战”,遍地大拆,到处落锤,因此韩先聪获得了比“韩大嘴”更响亮的绰号——“韩大锤”,其拆迁力度可见一斑,比“季挖挖”、“耿拆拆”、“李拆城”、“扒市长”有过之而无不及。应该说“韩大锤”三年多,砸出了一些亮点、拆出了一些政绩,但由于其强悍作风、铁腕行为,脱离群众,无视民意、一意孤行、蛮横拆砸,颇引非议,招致嘲讽,有损党的形象,降低了政府威信。可谓“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然而,“韩大锤”却因“大滁城”,“砸”开了副省级高官的大门,升任省政协副主席。其实,“韩大嘴”与“韩大锤”虽一字之差,但其危害异曲同工:空喊误国,激进害邦,这两种工作作风和施政行为都要不得,人亦不可大用。然而,韩先聪却靠“大嘴”和“大锤”,开辟了官途,升上了高位。这样的干部得到重用,应该说教训十分深刻,选人用人部门应该深入省思。

        绰号之三:“韩大贪”。从各种报道看,“大贪”的绰号暂时无人戴在韩先聪的头上,是我送给他的,我估计依然恰如其分,名副其实。韩先聪是因“严重违纪违法”而被中纪委带走接受调查,并免去领导职务的。虽然“严重违纪违法”到何等程度,其贪腐几何,不得而知,但有报道称,其所涉问题或与在房地产开发中存在利益输送有关。一个主政一方的“一把手”,如果与商勾结,狼狈为奸,亲密无间,利益输送,那结出的果子一定是腐败,而且数额不会小了,否则不会引起中央巡视组的关注,惊动中纪委带人,所以说定会是“韩大贪”。“韩大嘴”也好,“韩大锤”也罢,虽然不是好领导,但只要不贪,就是升不了大官,也不至于招致大难,做个中级“太平官”、“逍遥官”,或因作风蛮横而口碑不佳,最终“安全着陆”,颐养天年,是没问题的。而韩先聪连喊带砸又贪,落此下场,既符合逻辑,又咎由自取。尽管如此,我们党在选人用人的失误,也应该深刻反思。

        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的讲话》中指出:“没有健全的制度,权力没有真正关进笼子里,腐败现象就控制不住。”“要把笼子扎紧一点,牛栏关猫是关不住的,空隙太大,猫可以来去自如。”可以说这就是“韩大嘴”“韩大锤”“韩大贪”之类得以重用、得以贪腐、得以“带重提拔”的根本原因和深刻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