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味”表演给谁看?
据媒体报道,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处在关键阶段,各地针对前期查摆出的问题积极整改落实,一些多年来形成的作风积弊逐渐消除,广大党员干部思想灵魂受到触动。
然而,令人看好的教育实践活动却也不同程度存在不和谐之音。例如,个别地方和单位的民主生活会就演出了一幕幕活话剧。据报道,东部一个县的县委书记就对记者说,上级领导要亲自督导,我们的民主生活会就要开得既“辣味十足”,又体现“团结活泼”。对于县委书记的要求,大家感到“压力空前”,纷纷献计献策:自我批评的语气要重但问题要虚,批评他人要严格掌握分寸。围绕这一“原则”,班子成员开了三次会,排练了整整一天。
为了使民主生活会“辣味十足”,就要拿出“脚本”来排练,这样的民主生活会分明就是表演。那么,这样的表演给谁看?给领导,给下属,给群众,还是给自己?动机何在?笔者认为,这不过是为了过关而“做戏”。在一些领导干部那里,“批评上级怕穿小鞋、批评同级怕伤和气、批评下级怕丢选票、批评自己怕没面子”,因此拿不出批评的勇气。但是,为了完成教育实践活动的任务,不得不“走过场”。另一些领导干部则认为,“家丑”揭得多了,暴露的问题也会多,在下属、群众面前没“面子”。要是因此被问责,政绩丢了不说,甚至“前途”也会毁了,更是得不偿失。于是,在一些地方,看似“辣味十足”,实则“团结活泼”的“演出”应运而生。即便是批评,也不涉及什么实质问题。
其实,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并不是为了顺利“过关”或者达到“指标”,而是要通过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挖掘干部身上存在的问题,使党员干部思想灵魂受到触动,在以后的工作中整改提高,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在“查摆问题,开展批评”这一关键阶段,党员领导干部必须端正思想认识,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深刻剖析自己的不足,“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涤荡灵魂。同时,各级各部门也应当转变观念,不把提出批评意见的条数等作为民主生活会的硬性指标。“指标”再高,也不能代替问题的解决,反而会助长形式主义风气,还伤害了群众感情,更会让党和政府失去公信力。
说到底,民主生活会切忌成为演出会。而群众最希望看到的是领导干部动真碰硬的决心和会后真抓实干的劲头。
然而,令人看好的教育实践活动却也不同程度存在不和谐之音。例如,个别地方和单位的民主生活会就演出了一幕幕活话剧。据报道,东部一个县的县委书记就对记者说,上级领导要亲自督导,我们的民主生活会就要开得既“辣味十足”,又体现“团结活泼”。对于县委书记的要求,大家感到“压力空前”,纷纷献计献策:自我批评的语气要重但问题要虚,批评他人要严格掌握分寸。围绕这一“原则”,班子成员开了三次会,排练了整整一天。
为了使民主生活会“辣味十足”,就要拿出“脚本”来排练,这样的民主生活会分明就是表演。那么,这样的表演给谁看?给领导,给下属,给群众,还是给自己?动机何在?笔者认为,这不过是为了过关而“做戏”。在一些领导干部那里,“批评上级怕穿小鞋、批评同级怕伤和气、批评下级怕丢选票、批评自己怕没面子”,因此拿不出批评的勇气。但是,为了完成教育实践活动的任务,不得不“走过场”。另一些领导干部则认为,“家丑”揭得多了,暴露的问题也会多,在下属、群众面前没“面子”。要是因此被问责,政绩丢了不说,甚至“前途”也会毁了,更是得不偿失。于是,在一些地方,看似“辣味十足”,实则“团结活泼”的“演出”应运而生。即便是批评,也不涉及什么实质问题。
其实,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并不是为了顺利“过关”或者达到“指标”,而是要通过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挖掘干部身上存在的问题,使党员干部思想灵魂受到触动,在以后的工作中整改提高,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在“查摆问题,开展批评”这一关键阶段,党员领导干部必须端正思想认识,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深刻剖析自己的不足,“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涤荡灵魂。同时,各级各部门也应当转变观念,不把提出批评意见的条数等作为民主生活会的硬性指标。“指标”再高,也不能代替问题的解决,反而会助长形式主义风气,还伤害了群众感情,更会让党和政府失去公信力。
说到底,民主生活会切忌成为演出会。而群众最希望看到的是领导干部动真碰硬的决心和会后真抓实干的劲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