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风建设须坚持立破并举
习近平总书记在指导兰考县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指出,作风建设是立破并举、扶正祛邪的过程,立什么、破什么需要好好把握。习总书记这一重要论断,集中体现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总思路,体现了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总思路。
不立不破。“立”是“破”的目的和归宿,“立”为“破”指明方向,确立标准,提供依据。“立”是教育实践活动的起点、根本、主旋律和正确航向。所谓“立”,就是指建立、创立、树立新的富有生命力、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新事物。在教育实践活动中,“立”就是要加强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武装,坚定理想信念和宗旨意识,强化党性锻炼和道德修养,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和群众立场,忠实践行“三严三实”和焦裕禄精神,大力弘扬密切联系群众、求真务实、艰苦奋斗、清正廉洁之风,让为民务实清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建立持续有效解决、防范作风问题和培育好思想好作风的长效机制等。只有“立”得坚定牢固、科学合理,“破”才能方向明确、彻底有力。
不破不立。“破”是“立”的前提,“破”为“立”开拓空间,开辟道路,清除障碍,创造条件。“破”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关键、重心、聚焦点。所谓“破”,就是指破除腐朽的、错误的、阻碍事业前进和发展的旧事物。在教育实践活动中,“破”就是要聚焦解决“四风”问题,从观念到思想、从行为到习惯、从习俗到氛围都要坚决反对和彻底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只有在“破”字上理解到位、认识到位、执行到位,才能把征求意见、查摆问题、开展批评、整改落实、正风肃纪和专项整治等环节做深做透做实,真正做到红脸出汗、排毒治病。只有“破”得彻底有力,才能坚决纠正、彻底查改、有效解决“四风”问题,才能为好思想好作风创造出健康发展与成长的空间、环境和条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作风建设是立破并举、扶正祛邪的过程”,说明作风建设既是立破并举的过程,又是扶正祛邪的过程。“扶正祛邪”属于我国传统的中医理论范畴,是中医至关重要的临床治疗方法和原则。所谓“扶正”,就是补益正气、增强体质、提高人体免疫能力;“祛邪”,就是祛除病邪、消除致病因素。扶正和祛邪是相互联系、相互为用、互为目的、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即所谓“正复邪自去”、“邪去正自安”。“扶正”其实质就是“立”,“祛邪”其实质就是“破”。但无论“立”还是“破”、“扶正”还是“祛邪”,都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立足实际,遵循规律,务求实效。如在中医临床运用时,要认真细致地观察和分析正邪双方相互消长盛衰的情况,根据正邪在疾病过程中所处的不同地位,决定是扶正还是祛邪,或决定以扶正为主,或决定以祛邪为主,或决定扶正祛邪的先后。坚持实事求是,“立”必须重在返璞归真、固本培元、简便易行、管用有效和长远长效上下功夫;“破”必须坚持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突出解决什么问题,并采取符合实际、合乎规律、操作性强、能真正解决问题的有效形式、载体、措施及办法。
“立”与“破”、“扶正”与“祛邪”是辩证统一的,其共同的目的在于不断深化作风建设、持续推动作风改进。从这个意义上讲,“立”就是“破”,“破”就是“立”。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全面深化作风建设中,我们务必要始终坚持立破并举、扶正祛邪,立中破、破中立,边立边破、边破边立,以立促破、以破促立,统筹推进、辨证施治;同时要层层深入、与时俱进,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经常抓、深入抓、持久抓,不断巩固和扩大已有成果,以优良的党风政风带动全社会风气根本好转。(作者系山西省柳林县纪委副书记、监察局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