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虑于微,始成大患;不防于小,终亏大德”。唯物辩证法也告诉我们:任何事情都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然而,现实中,许多人对此并没有清醒的认识。
有些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在大是大非面前往往能够把握自己,维护自身形象,但在一些“小意思”上却漫不经心、疏于防范,认为吃一顿饭、喝一瓶酒、拿一条烟是区区小事,无伤大雅。其实,“小意思”发展下去,就会是“大意思”。一些领导干部出现霉变、蜕变和病变甚至走上犯罪道路,往往都是从“小爱好”、“小习惯”、“小意思”等生活小节上被打开缺口,最终倒在糖衣炮弹面前。
李福军用他的忏悔语来说,苦读,让我从农村小子成了国家公务员,品味了荣誉加身的幸福;犯罪,让我从宠儿到魔鬼,从天堂到地狱。品嚼着铁窗望月滋味,我饱尝了难以名状的苦痛和羞愧。我用一路的轨迹深刻反省“改造”的重要性。一个人如果放松了思想改造,疏于对人生每一个阶段的谨慎,核心价值观就会发生偏离,趋于物欲私利就一定会产生价值选择的错位和人生方向的偏航,结局就一定是可悲的。
正如李福军自己所说的那样,刚刚走上工作岗位时,慎之又慎,拒腐之弦绷得很紧,在自己的领域里属于佼佼者,可时间一长,面对腐败、腐蚀,警惕性、敏感性慢慢降低,鉴别力、自控力弱化,最终在“小意思”中迷失自己,陷入腐败的泥坑不能自拔,其教训是极其深刻的,值得各级党员干部警思、警醒。
笔者感到,尽管李福军的忏悔,没有新意,说的都是一些老生常谈的话题,但其警示的“震撼力”并不比小于一颗“原子弹”。没有哪一个罪犯是天生的,他们都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都有一个积小成大,积恶成疾的蜕变过程。李福军也不是天生就是一个贪官,只不过是在“小意思”面前,放松了自己的思想防线,导致理想信念动摇,精神颓废,道德滑坡,价值观倾斜,私欲邪念膨胀,触犯了党纪国法,走上了犯罪道路。
也正因如此,笔者认为,李福军在“小意思”中迷失自己的教训,足以告诫那些对“小意思”不以为然、不以为意者,“小意思”里面有“炸弹”、“小意思”面前有“高压线”、“小意思”背后有“伏击圈”,千万要把好“苗头”,守住“关口”,遏制“萌芽”,别趟“雷区”、别碰“高压线”,以免一失足成千古恨,成为李福军的“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