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百家诤言

"说情风"是对党纪国法的挑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讲话中指出,必须“切实履行执纪责任,拒绝说情风、关系网、利益链”,“使违纪问题能够得到及时发现、及时查处”,可谓一语中的。我们这个有着五千年文化积淀的泱泱大国,讲究亲情、注重友情的“人情文化”根深蒂固。其日益强化的功利色彩,不仅使“人情”正成为中国社会不能承受之重,而且导致“说情风”成为当今时代助推腐败的一大顽症。

  从范围上看,无所不包。政治上,“跑官”、“要官”者无不寻情钻眼,加紧“活动”,正所谓“不跑不送,原地不动;又跑又送,提拔重用”。经济上,为争资金、跑项目、包工程等四处“通融”。社会上,为打官司、调工作、子女升学就业、享受福利待遇甚至办个结婚证、驾驶证或盖个章、开个证明也得说情……总之,大事有人说情,小事也有人说情,不正常的事有人说情,正常的事也有人说情。不管能不能办,该不该办,人们首先普遍想到的是找个“熟人”、“官人”,让一个“说”字,如水银泼地,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领域,使当代国人陷入了“人情”的围城之中难以自拔。

  从类型上看,不一而足。有的认为自己关系广、路子宽,甘做“中介”,四处奔波,此谓“牵线搭桥式”。有的为同乡、同事、同学和朋友、战友、亲友或小团体利益打电话、批条子,此谓“谋求方便式”。有的对当事人或本单位发生的问题捂着、盖着,想方设法遮掩“家丑”,千方百计阻挠查处,企求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此谓“敷衍塞责式”。也有的上蹿下跳,为将受到党纪国法查处的人开脱罪责,此谓“姑息纵容式”。

  从手段上看,五花八门。有的“私情动之”,以亲情、友情、乡情、师生情等要求手下留情,网开一面。有的“歪理惑之”,用种种堂而皇之的论调诸如“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等惑乱人心。有的“特权压之”,公权私用、滥用,迫使就范,正应了老百姓的那句话:“官大一级压死人。”有的“金钱贿之”,请客送礼,“孔方兄”开道,过关斩将,大显神通。有的“美色诱之”,“金弹”之外,送上“肉弹”。当然,上述手段也常常综合使用。

  从动因上看,各种各样。惜情面软者有之,“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碍于情面,无法推托,可谓盛情难却,能说就说。投桃报李者有之,“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今天你利用职权为我谋私,明天我利用职权为你取利,可谓礼尚往来,大家都说。借机敛财者有之,大发说情之横财,可谓“说客”谋财,取之于“说”。狼狈为奸者亦有之,原本就是一条绳上的蚂蚱,怕拔出萝卜带出泥,可谓一损俱损,不得不说。概言之:“不说白不说,说了没白说。”

  从危害上看,贻害无穷。“说情风”从本质上讲,是一种对各种规章制度的漠视,一种对党纪政纪法律的挑战。在说情者眼里,人情大于法纪,交易胜过原则,为了所谓的人情,就可无视约束、网开一面,搞特殊化,甚至“摆平一切”。而且,“说情风”的泛滥,容易形成以血缘、姻亲为基础的裙带关系网,以同乡、同学、同事和部下或老领导为基础的故旧关系网,以金钱物质利益、互相利用为基础的交易关系网以及以“哥们”义气为基础的江湖关系网等。随着这些网越织越密,越编越大,危害愈烈。它不仅导致人际关系庸俗化,而且破坏社会公正,使得一些人放弃原则,违犯规则,为不正之风大开方便之门,进而诱发腐败,使得权权交易、权钱交易、权色交易现象滋长蔓延,污染党风和社会风气,涣散精神,背离人心,严重损害党和政府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

  刹住“说情风”,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