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公嗜鱼”的启示
韩非子《初潭集·廉勤相》记载一个“鲁公嗜鱼”的故事:公孙仪特别喜欢吃鱼,几乎达到了偏执的程度,他当上了鲁国宰相时,那么多人争相登门送鱼,却都被他一一婉言谢绝了。他的一个弟子有所不解:“夫子”既然这么喜欢吃鱼,为什么连一条鱼也不收,甚至连自己的亲朋好友都要拒之于门外呢?公孙仪回答道:“夫唯嗜鱼,故不受鱼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此不必致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我自常自给鱼。”公孙仪的推理既明于事理又辩证严谨。假如接受人家的鱼,就必然会有“下人之色”,也就是仰承别人的脸色,看人家的脸色行事,就要替别人办事谋利;为别人办事谋利,就必然不能秉公用权而践踏了法律;践踏了法律就会为法律所不容,而免相犯罪坐狱。既丢了官,又成了罪人,那些送鱼的人避之且唯恐不及,哪里还会有人再送鱼呢。而自己清正为人,廉洁为官,拒送鱼者于厅堂之外,既能保住官位,又能有足够的俸禄满足自己的“嗜鱼”之好。这个故事浅显易懂,却能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启示之一:为官者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常言说,醉翁之意不在酒,大凡“送鱼者”不是为着感情而来,也不是为了满足公孙仪的一味的“嗜好”。觑觎的是他手中的权力和他的宰相的地位。送一条鱼,一筐鱼,是为了将来得到数十倍乃至更多的好处和利益。假如公孙仪沦落在穷巷之中,潦倒于蓬草之间,即使他嗜鱼成癖,也不会有人送上一条鱼,更不会“尽争买鱼而献之”了。只有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既看得清眼前,又能看得到长远,掌好手中的权,用好手中的权,不徇私不枉法,清正廉洁而事业有为。公孙仪最终成为一代清正廉吏,而被载入史册。
启示之二:为官者要正确处理好自己的嗜好。公孙仪既然嗜鱼,当他看到那些活蹦乱跳的鲜鱼时,是不是会有所心动?我想,那是自然的。但他能节制自己的嗜好,不为自己的嗜好而开启欲望的闸门。明代开国之君朱元璋曾以此自勉:“人君一生当谨嗜好”,因为“嗜好之间,治乱之所由生”。当今社会,不知有多少为官者正是因为自己的嗜好,而被“送鱼者”拉下马,乃至身陷囹圄葬送了自己的一生。当年,赖昌星有这样一句“名言”:不怕领导讲原则,就怕领导无嗜好。原厦门海关副关长接培勇是个心高气傲的人,他曾追求清白为官淡泊做人的准则,并对孔孟哲学津津乐道,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是一个颇有修养的儒官,对赖昌星之流根本就不放在眼里。但他嗜好字画,特别是古字画。于是,赖昌星苦心积虑,就是从接培勇的嗜好上打开了缺口。不仅把接培勇“培养”得言听计从,奴颜婢膝,而且主动为赖昌星走私出谋划策,最后落得个锒铛入狱的可悲下场。
启示之三:为官者只有敬畏权才能用好权。“有下人之色,则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这既表现出公孙仪的远见卓识,又表现出他对权力的敬畏。身为宰相,也不是无法无天,滥用手中的权,也会为法律所不容,最后弄得个人仰马翻,落入牢笼。于是,让人想起美国首任总统华盛顿在宣誓就职时的那句话。华盛顿总统在宣誓就职时,对民众的拥戴和支持非常感激,决心要有一番作为,同时,感到责任的重大,害怕自己当不好总统,有负民众的重托和信任。他说,当他第一次走向总统宝座时,感到自己“像走向刑场的囚徒”,内心十分沉重。是的,权力能把你推向事业的高峰,发挥出你人生极致和辉煌,但权力也能把你推进深渊,而万劫不复。因此,为官者在权力面前,应时时有一种“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警觉。用权没有边界,自以为是,快意当前,胆大妄为,其实,正是在权力的推动下,向着深渊临近。古人云:“畏则不敢肆而德成,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当今党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应慎记之。习总书记指出,作为领导干部要“敬畏权力,慎用权力”,可谓是语重心长,发人深省。
启示之一:为官者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常言说,醉翁之意不在酒,大凡“送鱼者”不是为着感情而来,也不是为了满足公孙仪的一味的“嗜好”。觑觎的是他手中的权力和他的宰相的地位。送一条鱼,一筐鱼,是为了将来得到数十倍乃至更多的好处和利益。假如公孙仪沦落在穷巷之中,潦倒于蓬草之间,即使他嗜鱼成癖,也不会有人送上一条鱼,更不会“尽争买鱼而献之”了。只有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既看得清眼前,又能看得到长远,掌好手中的权,用好手中的权,不徇私不枉法,清正廉洁而事业有为。公孙仪最终成为一代清正廉吏,而被载入史册。
启示之二:为官者要正确处理好自己的嗜好。公孙仪既然嗜鱼,当他看到那些活蹦乱跳的鲜鱼时,是不是会有所心动?我想,那是自然的。但他能节制自己的嗜好,不为自己的嗜好而开启欲望的闸门。明代开国之君朱元璋曾以此自勉:“人君一生当谨嗜好”,因为“嗜好之间,治乱之所由生”。当今社会,不知有多少为官者正是因为自己的嗜好,而被“送鱼者”拉下马,乃至身陷囹圄葬送了自己的一生。当年,赖昌星有这样一句“名言”:不怕领导讲原则,就怕领导无嗜好。原厦门海关副关长接培勇是个心高气傲的人,他曾追求清白为官淡泊做人的准则,并对孔孟哲学津津乐道,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是一个颇有修养的儒官,对赖昌星之流根本就不放在眼里。但他嗜好字画,特别是古字画。于是,赖昌星苦心积虑,就是从接培勇的嗜好上打开了缺口。不仅把接培勇“培养”得言听计从,奴颜婢膝,而且主动为赖昌星走私出谋划策,最后落得个锒铛入狱的可悲下场。
启示之三:为官者只有敬畏权才能用好权。“有下人之色,则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这既表现出公孙仪的远见卓识,又表现出他对权力的敬畏。身为宰相,也不是无法无天,滥用手中的权,也会为法律所不容,最后弄得个人仰马翻,落入牢笼。于是,让人想起美国首任总统华盛顿在宣誓就职时的那句话。华盛顿总统在宣誓就职时,对民众的拥戴和支持非常感激,决心要有一番作为,同时,感到责任的重大,害怕自己当不好总统,有负民众的重托和信任。他说,当他第一次走向总统宝座时,感到自己“像走向刑场的囚徒”,内心十分沉重。是的,权力能把你推向事业的高峰,发挥出你人生极致和辉煌,但权力也能把你推进深渊,而万劫不复。因此,为官者在权力面前,应时时有一种“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警觉。用权没有边界,自以为是,快意当前,胆大妄为,其实,正是在权力的推动下,向着深渊临近。古人云:“畏则不敢肆而德成,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当今党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应慎记之。习总书记指出,作为领导干部要“敬畏权力,慎用权力”,可谓是语重心长,发人深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