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阜宁

阜宁县三项举措严防“三公经费”虚假瘦身

    中央出台八项规定以来,不少单位公开的“三公”经费支出大为减少,但是少数单位“三公”经费虚假“瘦身”问题依然存在,阜宁县采取三项措施严防“三公经费”虚假瘦身。一是严明纪律要求。该县财政局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经费管理严肃财经纪律的通知》,从严格预算约束、公务接待、出国(境)管理、公务用车管理、会议管理、公务出差管理、控制考察培训、控制办公设备购置、控制日常公用支出、严禁违规发放津补贴和奖金、公务卡结算、财务会计管理、严禁私设“小金库”、严禁公款赠送礼金礼品、国库集中支付管理、责任追究等方面作了严格规定,从源头防止“三公经费”虚假瘦身。二是加大节日期间明查暗访。五一期间,该县纪委组织7个明查暗访小组开展多频次、高强度、全方位的监督检查,对违反公务用车封存和违反工作纪律的国家公务人员在全县范围内给予通报批评。通过税务系统调阅各单位公款结算发票,严肃查处公款吃喝、公务接待奢侈浪费、超标等问题,对有问题的单位要求其作出书面检查。三是完善长效机制。完善“三公经费”使用情况报备制度,要求全县镇区部门“三公”经费支出预算方案报批前和费用发票报销前分别向本单位纪委(纪检组)进行报备,不经纪委(纪检组)负责人签字,一律不予报批、报销;完善“三公经费”公开公示制度、审计监管制度。实行 “一把手问责制”,对不按规定公开公示、弄虚作假的单位和部门,不仅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还要对主要负责人进行问责。把“三公”经费支出管理责任落实到单位、到具体责任人,将其纳入绩效考核体系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领导干部业绩评定、奖励惩处、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