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世相评说

查查豪华包装的礼品究竟到了哪里

    在浙江温州,一盒售价1000元、皮质包装的茶叶,整个包装近百元;在北京宣武门西大街的同仁堂,数十个礼盒摆放在店门口吸引顾客,标价从五六百元到数千元不等,礼盒虽豪华,装的保健品只有区区一两个单品。近日,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采访发现,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送礼消费减少,市场整体回归理性,商品过度包装现象得到一定遏制。但是,保健品、茶叶、酒类商品仍有比较严重的过度包装问题。
   近年来,商品过度包装现象愈演愈烈,含金量达99.999%的“黄金馅”的“月饼”,一对穿上“金马甲”后,叫卖99990元的龙凤蟹……许多商品的豪华包装,风头远远盖过商品本身。其主要表现为“架子大、肉少”,包装层次过多、材料过当、体积过大,还有结构设计过当、包装功能过剩、包装成本过高等,不少包装已经背离了其应有的功能。而且,过度包装的产品的价格也是严重虚高,几十元、百十元的商品能卖到千元、万元以上。
   商品过度包装被称为“美丽的垃圾”,当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豪华包装情况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据统计,我国城市生活垃圾里面有三分之一都是包装性垃圾,其中有70%以上为可减少的过度包装物,每年包装废物弃价值达4000亿元。而且,对它的处理也是一笔很大的支出。有关部门统计显示, 在北京每年产生的生活垃圾中至少有60万吨是由于过度包装产生的,如果减少不必要的过度包装,每年北京市处理垃圾的费用可以节省2亿元。 过度包装现象盛行原因何在?一是简易包装的附加值不如过度包装,生产厂家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为博消费者眼球,不断推出奢华包装,导致产品难以‘瘦身’。”二是消费者好面子的思想严重,送礼追求精美包装、高价格商品,助长了商品华而不实的风气。从事教育培训的北京市民赵冉坦诚,选购礼品时更看重礼品的豪华程度,而不只看性价比。三是背后隐藏着见不得光的权礼交易甚至是公款消费。 俗话说,吃的不买、买的不吃。如那对穿上“金马甲”后,叫卖99990元的龙凤蟹。老百姓如果自己吃,肯定不会买这种豪华包装的。那么,究竟谁来买,又是送给谁?其最终流向哪里,相信人人都心知肚明。 豪华包装的礼品越是价格不菲,反而越走俏。这看似奇怪的现象也正说明了一点:我们的反腐形势依然严峻,我们的反腐斗争还任重而道远。我国是一个礼仪之邦,但现在却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这传统习俗,把原本正常的人情交往,变为钱权交易、商业贿赂的“最佳机遇”。买豪华包装礼品的人送礼是假,送金钱是真;传递友谊是假,行贿是真,这也使我们的很多党员干部在裹着“人情”外衣的“糖衣炮弹”面前放松了应有的警惕,走向腐败,滑向了犯罪的深渊。 而生产和销售豪华包装礼品者,其实也正是看到了这种特殊“商机”,激发出了他们超常的想象力去“适应市场需求”,并孜孜不倦。如泸州老窖、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技术开发公司等生产的酒类产品,长期位列过度包装“黑榜”;在保健品领域,汤臣倍健、康富来、昂立等多个品牌的产品,数次被发现存在过度包装问题,其中不少曾经登上“黑榜”的产品甚至长期不进行整改。记者比对2016年和2015年抽查结果发现,汤臣倍健蛋白质粉、昂立西洋参胶囊、金日资生口服液都连续“上榜”。 人靠衣装马靠鞍。商品通过适量包装用于保护和保鲜商品,并增加商品外部美观,本来也是无可厚非,但“过度包装”是一种资源、金钱的过度浪费,这不仅损害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助长社会奢侈腐败之风,也对我们的生存环境造成威胁,与我们打造绿色生态环境,建设节约型社会格格不入。目前,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已通过立法管理对商品包装“减肥”,规定包装空位不得超过包装体积的20%,包装成本不得超过产品销售价的15%,包装应正确显示产品的价值而且,否则将受到处罚。国际贸易也在倡导“让贸易披上绿装”,时兴减量无害的绿色包装,生产和销售过度包装的商品已是一种落伍,“适度包装”才是商家良性竞争的长远之计。
    笔者以为,遏制礼品过度包装现象,除了加强舆论宣传,大力倡导合理、绿色的消费观念;制定行业统一标准,加强对企业包装行为的监管和指导,对奢华包装行为予以严厉处罚,在立法和制度设计上向过度包装“宣战”,我们的纪检监察部门也不妨介于其中。因为这些豪华包装的礼品,正是我们当前进行反腐的最好线索。如果我们的纪检部门以此作一个追踪,看看这些豪华包装的礼品究竟到了谁的家里,估计完全可以从中清查出一批国家的蛀虫,从而便于我们将暗藏的腐败分子绳之以法。这样做也许能大力推动让那些豪华包装的礼品及早退出老百姓的视野,还公众一个绿色健康的购物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