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王氏是古代著名的世家望族,从西汉至隋唐年间,有600余人名垂青史,92人担任过相当于后世宰相的官职,累世风流,人才辈出,涌现了“孝圣”王祥、“友圣”王览、东晋名相王导、“书圣”王羲之等一大批杰出人才。王祥临终时留下《训子孙遗令》,要求族中子弟以“信、德、孝、悌、让”五者为立身之本,被奉为治家圭臬。千百年来,一代又一代王氏族人身体力行,将之传承至今。 详细
信德孝悌代代传——琅琊王氏家风
风流不衰、冠冕不绝,92位宰相600多人名垂青史
琅琊王氏累世风流,人才辈出,在书法、音乐、绘画及文学上均取得了卓越成就,被誉为一时之冠冕。南朝文学家、史学家沈约评价:“自开辟以来,未有爵位蝉联,文才相继,如王氏之盛者也。”
“卧冰求鲤”,孝圣王祥留下孝友文化和50字家训
王祥在父母生病时,顾不上休息,亲尝汤药、衣不解带地日夜伺候。腊九寒天,河水都结上了厚厚的冰,为了让母亲吃上鱼,王祥躺在冰冻的河水之上,用自己的体温融化坚冰来捕鱼。
为官识见深远,东晋名相王导将家族地位推向巅峰
王导于军旅未息之际便率先意识到了教化对于社会稳定的重要意义,主张设庠序,以正人伦风化之本,通过学校教育让大家做到父祥、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王羲之、王献之……琅琊王氏为何几乎每一代都有书法家
琅琊王氏对当时主要的文化思想、宗教及诸“杂艺”等,都采取了兼容并蓄的态度,这使王氏之家族文化具有更加丰富的内涵和弹性,促成了家族文化的繁荣。
“洗砚池”池岸是假山怪石,池畔是垂柳花草。相传王羲之幼年刻苦练字后,经常到池中洗刷砚台,长时间后以至于池水呈墨色,于是人们名曰“洗砚池”,古代文人也称之为“墨池”。
信 “夫言行可覆,信之至也。”说话做事经得起考察与核实,这是诚信的最高境界。
德 “推美引过,德之至也。”将美好的名声让给别人,自己甘愿背上不好的名声,这是道德的最高境界。
孝 “扬名显亲,孝之至也。”自己立业扬名,让父母感到荣耀,这是孝敬的最高境界。
悌 “兄弟怡怡,宗族欣欣,悌之至也。”兄弟融洽,家族和睦兴旺,这是悌的最高境界。”
让 “临财莫过乎让。”面对财富,没有比谦让更高尚的了。
琅琊王氏的从政品格
东南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 刘占召
“扬名显亲,孝之至也”,入仕的目的不是为了稻粱谋,而是为了家族的荣耀和实现士人拯时济世的人生理想。王祥去世后,来吊唁者“非朝廷之贤,则亲亲故吏”,“无杂吊之宾”,他的族孙王戎称叹曰:“太保可谓清达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