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百家诤言

“补钙”是一辈子的事



分析近年来一些党员干部违纪甚至违法犯罪的主要原因,其中之一便是,一些人为群众做了一些好事、干出一些成绩,就追求所谓的“补偿”,干起了贪腐的坏事。

曾是贫困村“带头人”的宁夏回族自治区彭阳县王洼镇李洼村党支部原书记贾忠成,认为“为村民办了那么多实事,为自己谋取一点私利很正常”,进而套取国家扶贫项目及涉农惠农资金5万多元。湖南省常德市原副市长卢武福曾作为援藏干部在藏南地区海拔近4000米的隆子县担任县委书记,经受了雪域高原艰苦环境的锻炼,却在回湘后的仕途中,“看着身边的老板开豪车、住别墅,心里越来越不平衡,觉得自己吃的苦要补偿回来”,收受他人财物390多万元。这种补偿心理,值得深思,也必须警惕。

一个人从成为党员干部那一刻起,就应把自己交给党和人民,以身许党许国,一辈子都要兢兢业业、艰苦奋斗、夙夜在公,把为党工作、为人民群众办好事视为光荣,把在岗位上经历艰难困苦当作挥洒青春,把终生不忘入党初心作为人生操守。

一个人做点好事不难,难的是一直坚持做好事。党员干部始终如一保持这种积极进取的状态、保持无私奉献的恒心和韧劲,关键是需要坚定的理想信念、牢固的宗旨意识作支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理想信念坚定,骨头就硬,没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而“缺钙症”“软骨病”的表现之一,就是由甘于奉献、清正廉洁,变为私心加重、不顾廉耻、干点事就想得到回报。

一些领导干部之所以“出事”,分析起来,许多人都是在物欲和享受等因素影响下,心理发生很大变化。有的人干工作取得些成绩就和组织“讲价钱”;有的人把市场等价交换原则用到党内生活,搞权钱交易;有的人觉得以前为公家的事吃苦受累,现在应该得到一些补偿,自律要求降低。究其根源,都是因为精神之“钙”流失,政治觉悟降低,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不复存在。

精神之“钙”的缺失是危险的。为党和人民做了一些工作后,一旦萌生“补偿”心理,就说明精神之“钙”的流失已经开始。每个党员干部都要认识到,入了党、当了干部,就认定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追求着无私奉献的崇高境界。坚守这份理想信念,是拒腐防变的思想根基;保持这份初心,是不断作出贡献、为群众谋福祉的保证。而做到这一点,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也不是一劳永逸的事,需要时刻保持警醒,需要一辈子进步、一辈子改造提高,不断补充精神之“钙”。(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