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政放权不容有绊脚石
据媒体报道,为了变更股权和公司法人地址,粤西某地级市“海归”创业者王珵(化名)4个月内跑了10趟工商和税务部门,但仍然办不下一张证,办证俨然成了一场艰苦的“长征”。
报道中用“长征”来比喻群众办事时间跨度之长、办理难度之大、身心损失之重,着实令人感到痛心,尤其是在从中央到地方,大力推进简政放权,以最大限度便利群众的背景下。诚然,通过这几年的“放管服”改革,原来一个手续需要跑十几个部门,一个工程要等一两年,不给办事人员好处易遭刁难等情况已大为好转。在事情没有完全弄清楚的情况下,以一件事没办好,就去全盘否定办事人员的工作作风或一个单位的改革成效,并不客观。但纵观该报道中王珵的遭遇,如果明明是“照章办事”却总过不了关,明明该送上服务之暖却让群众心生“长征”之感,恐怕相关部门和人员推脱不了相应的责任。
“我们一定要让企业和群众更多感受到‘放管服’改革成效,着力打通‘最后一公里’,坚决除烦苛之弊、施公平之策、开便利之门。”这是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作出的庄严承诺之一。对比中央的改革初衷与一些职能部门的“利益藩篱”,对比中央的坚定决心与一些办事人员的冷漠态度,改革之难可见一斑。“放管服”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环,是改革长征的关键一步,对于那些“停顿起来不求进步”、不作为、慢作为的人,必须举起问责的板子,不能看着其原地踏步、阻碍改革进程而放任不管。
行百里者半九十。赢得包括“放管服”在内的任何改革长征的最后胜利,都要盯住“最后一公里”,走好改革每一步。而且“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的第一步。今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在改革深入推进的当下,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身处一线的干部,无论能力大小、职位高低,都要明白自己的角色定位,端正宗旨意识,争做改革的推进器和铺路石,绝不能拖后腿甚至当绊脚石。(嘉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