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百家诤言

对脱贫中弄虚作假者露头就打

前不久,本报一版刊发了一篇《假贫困户占一半以上》的报道。2014年,山东省郓城县唐庙镇江楼村和李集镇杨集村等7个村依据省贫困村评定标准,识别出贫困户514户,随后陆续发放了扶贫资金。然而,去年5月审计时,发现其中竟有273户为非贫困户,占总贫困户的一半以上!

脱贫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政治性强,关乎大局,来不得半点虚假。无论是没有脱贫的人数“被减少”了,抑或是不贫困的家庭“被增加”为贫困户,这些为了不可告人目的人为制造的数字,都是扶贫工作中的弄虚作假,都是“四风”问题在具体工作中的反映。

“假贫困户占一半以上”,人们不能不问,这个庞大的数字是怎么产生的,凭空产生了那么多贫困户,村镇领导知道不知道?不知道是官僚主义,知道了不管不问也是官僚主义。更为严重的是,有的不仅仅是“四风”问题,而是已经发展为“以扶贫而谋私”。如有村党支部书记将扶贫羊发放给非贫困户亲属,领取贫困款物总得有个“名分”,于是乎,不管是真还是假,都戴上一个“贫困户的帽子”,目的就是把国家的钱装到不该装的口袋里。

弄虚作假是脱贫攻坚中的大忌。但在扶贫工作中,“真作假来假作真”的情形还不少。除了贫困户造假,还有数字脱贫、盆景脱贫等。如为了出脱贫政绩,争着“完成脱贫”,不切实际地“你赶我超”。如此跃进之风,出来的就可能是虚假成效,群众没得实惠,脱贫政策没有落地,党和政府形象受损。

与“假”对应的是“真”。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人最讲认真。认真二字体现到脱贫工作中,就是要“最讲真实”,没有水分的脱贫成效,才能真正获得群众认可,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所以,一定要提倡实事求是,树立求真务实的鲜明导向。在山西太原召开的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就强调指出:“扶贫工作必须务实,脱贫工作必须扎实,脱贫结果必须真实……绝不能搞数字脱贫、虚假脱贫。”

从报道中可以看到,搞“一半以上假贫困户”的责任者分别受到撤销党内职务和党内严重警告处分,这充分说明,对“不严不实、弄虚作假的严肃问责”绝对不是说说而已。而且越往后抓得越严,一旦发现问题,就要揪住不放、一查到底。谁都不要心存侥幸,以身试纪。在当前形势下,谁在脱贫领域弄虚作假,无异于“自我玩火”。

在这个过程中,纪检监察机关更有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要提高政治站位,增强政治觉悟,聚焦脱贫攻坚,把握职责定位,强化监督执纪问责。要以党中央关于脱贫攻坚的要求为尺子,瞪大眼睛,拉长耳朵,把监督的“探头”向基层延伸,做到“情况一定要明,数字一定要准,责任一定要清,作风一定要正,工作一定要实”。对脱贫工作中不务实不扎实、脱贫结果不真实的严肃处理,特别是对弄虚作假的行为要“露头就打”,决不留情,决不姑息迁就。(完颜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