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百家诤言

创造美好生活必作于细



百姓事无小事。如何改进微小的工作提升老百姓的生活品质,是未来各地各级政府工作的着力点之一。对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来说,服务群众工作需要实、需要细。

最近,在江苏省南京市,几项社区规划赢得了称赞。南京市规划局要求新建小区应增加民生要素,如新建小区须配不低于25㎡的快件房,每100户需配备20至30㎡的养老服务区域,5000㎡以上的交通枢纽、商业中心、景区等要配母婴室……不仅配套要完备,而且在规划审批程序上和以前比,手续简化、时间减半。此举一旦落地,快递服务、带娃外出、老人消遣等都将更加便利,人们的生活也会更舒心,正如人们所评价的,“这个改革真心赞!”

因为充分考虑到老百姓的生活需要,所以才被点赞;因为平衡地规划了社区空间,所以才备受支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老百姓对于生活和发展的要求日益多元化,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所指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实际上,以前忧虑能不能买到东西,现在更多考虑的是能不能又快又好地送到家门口。这就是社会发展带来的变化,我们更需要以新举措、新安排来适应之、满足之。

美好生活不仅仅是快件房、养老区、母婴室,还包括更多民生需求。这在某种程度上要求,无论是各级政府还是街道社区,都应该既从大处着眼,又从小处着手;既兼顾机制的顺畅,又确保细小的便利。就像老旧小区的住房改造,很多建筑施工材料堆放在空地上,如果不能及时覆盖,一遇到大风天气就会扬起颗粒,影响环境。此时,如果施工方有专人负责,称得上工作细致,那么设立监督举报电话,让群众及时反映情况,也可称为有机制有渠道。不轻视任何一件小事,不忽视任何一个细节,才能确保工作到位,让老百姓真正从中增强获得感。

再说开去,新时代的美好生活需要早已超越了物质层面,每一种对发展需求的满足,无不应有做细做实做深的工作态度和方法。安全需要突出,之所以敢在深夜放心出门,就是因为社会治安相对有序,但不时出现的意外情况,也在警示着治理部门,安全感有待提升;环境需求急迫,一遇到好天气就会“蓝天刷屏”,而好景不常在的失落感对畅快呼吸提出更高期待;教育公平欠佳,义务教育虽然普及度极高,但“当小学生遇见苏轼”的热议正是对优质均衡教育资源的呼唤……这就是今日之百姓所盼,这就是今日之新时代的新矛盾,这更需要用平衡充分的发展来创造美好生活。这一切的一切,都离不开细致入微、苦干实干,美好生活“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只能靠双手来托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发展无止境,改革无穷期,唯有围绕群众期待,才能不负美好生活,任重而道远。(理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