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蜜蜂被装进玻璃瓶
在生物学中流传有一例著名的实验,把数量相同的蜜蜂和苍蝇各自装进一个玻璃瓶中,然后将瓶子平放,让瓶底朝着有光的窗户。最后,苍蝇在不到两分钟之内,穿过另一端的瓶颈逃逸一空,而蜜蜂则不停地想在瓶底找到出口,一直到它们力竭倒毙。
这时候,有人可能会有些许疑惑,为什么蜜蜂不往瓶颈处飞?蜜蜂是否和飞蛾、金龟子等昆虫一样拥有趋光性,喜欢往光源处靠近?追根究底,蜜蜂其实并不具备这样一种生物应激性。蜜蜂是一种智商较高的昆虫,出于对以往经验的判断,它们认为囚室的“出口”必然在光线最明亮的地方。可是,这次的探险和以往有所不同,它们面对的是玻璃这种超自然的神秘之物,即使头撞南墙也不可能突破这层障碍。这种奇怪的障碍在它们的智力面前显得无法接受和不可理解,也正是这种思维导致了蜜蜂的群体性死亡,导致了“蜜蜂效应”的出现。再来看看苍蝇,它们可并不聪明,能够得救完全是因为它们行动毫无章法,它们对光线并不感冒,也并不依赖于某条过往的经验,它们只是漫无目的地飞,最终通过狭小的瓶口顺利逃生。
事实上,蜜蜂身上发生的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是普遍存在的,它又被称为“路径依赖”。这一现象和物理学中讲的惯性十分类似,即一旦进入某一路径就可能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一旦人们做了某种选择,惯性的力量会使这一选择不断自我强化,并让人很难走出去。
从人类个体成长上来说,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习惯就是我们所说的“路径依赖”,正所谓“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习惯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角度上看,我们也可以发现“路径依赖”现象几乎无处不在。电脑键盘的使用就深受“路径依赖”的影响,现在我们使用的QWERTY型键盘在输入效率上是慢于DSK键盘的,但是它却牢牢占据了市场。这其中的原因就在于QWERTY型键盘早期在使用人数上占了优势,由于其它类型的键盘数量上较少,考虑到硬件、软件的兼容性,其它使用者会在选择打字机时选择QWERTY。这样,QWERTY型键盘逐渐占据了整个市场。因此,后来的键盘虽然在技术上比之先进,但为时已晚。
对人们来说,“路径依赖”本质上是一种思维定势,它有好坏之分、正反两面,深刻影响着人类的发展。利用好它的正面,能够高效快捷地降低探索成本,完成任务。但是,当遇到反面时,这种思维定势就会扼杀创新的动力,成为前进道路上的绊脚石。
因此,我们需要的是努力克服“路径依赖”的负面效应。对于已经习惯的路径,要不断地自我反思,加强自我革新,积极探寻一条最佳的路径来解决眼前的变化。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创造出更多的可能,逃出囚禁自己的玻璃瓶,做到行远致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