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对党政“一把手”权力制约和监督的突出问题
一、自我监督、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淡薄。在“一把手”中,有的个人私欲膨胀,贪图安逸享乐,他们往往把公共权力私有化;有的思想政治素质较低,民主集中制观念淡薄,把权力看成是自己身份的象征,听不进不同意见,习惯于“家长制”、“一言堂”;有的认为监督有损自己的权威,是在挑毛病、找岔子。因此,他们放纵自我,不愿接受监督,甚至千方百计逃避和阻挠监督。
二、权力过分集中。在现行的权力体系中,对“一把手”赋权过重过多。在一些部门和单位,党政“一把手”常常由一人担任,有的“一把手”甚至身兼数职,许多重大事项,“一把手”既是决策者、又是执行者。致使同级不愿监督,下级不敢监督。无论一个地方,还是一个部门,“一把手”都处在权力的中心位置,掌管着人财物的决策权,决定着下属的前途和命运。如果“一把手”愈专制,愈独断专行,敢于监督他的人就愈少,投其所好的人就愈多。即使“一把手”比较民主,有接受监督的度量,但由于一些人信奉“多栽花,少栽刺”,“是非面前莫开口”的处世哲学,存在不愿监督、不敢监督的问题。
三、决策往往处在封闭运行状态,透明度很低,外部无法进行监督。这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有些决策活动本身需要保密。如干部使用的酝酿。二是有些“一把手”没有意识到是人民给予他这个职务,赋予他相应的权力,是党和人民的信任,而把职务和权力视作自己的资本,作为自己为所欲为的工具。在一些重大问题的决策、重要干部的任用、大额度资金的使用上,把民主集中制原则抛在一边,不商量,不讨论,个人说了算;或是搞假民主,走过场,对不同意见置之不理;或者不讲程序,一杆子插到底,集决策和执行于一体,事前不打招呼,事后也不向有关同志通气,其内情无人知悉,或者知悉的人极少;或是以需要保密为挡箭牌,应该公开的事情也不公开,使群众无法监督。
四、干部人事制度存在弊端。我们党一贯坚持“德才兼备”的标准选拔任用干部,正是坚持了这一标准,我们才选出一大批优秀干部。但不可否认,干部的任命制现象仍未根本改变,“一把手”的选举有时不能体现选举人意志,酝酿不够,发扬民主不够。“一把手”以下的副职和下属的升迁降级在很大程度上由“一把手”起决定作用。特别是腐败的“一把手”所在单位,所选所用的人都是和他搞“统一战线”的人,如此情形,根本谈不上对“一把手”进行监督。
五、自由裁量权过大。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一把手”腐败与权力过度集中有很大关系,同样“一把手”难以监督,跟权力过度集中也有密不可分的联系。有的“一把手”大权独揽,小权也不分散,将党的领导变成“个人领导”,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集于一身,监督只能是空头支票。腐败的“一把手”往往掌握人财物的决定权,决定着下属的前途命运。这样,敢于监督的人就愈少,投其所好的人就愈多,致使同级不愿监督,下级不敢监督。由于权力过于集中,“一把手”决策往往处于封闭状况,透明度低,外部也无法进行监督。
六、监督制度不健全。虽然我们有党内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党际监督等多种监督形式,也有不少好的规章制度,但针对新形势新环境下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必须用新方法来解决,必须规定新制度以适应变化着的形势。而我们的一些以前行之有效的监督制度由于没有跟上社会发展,存在不少监督盲点,给监督“一把手”增加了困难。